登录 / 注册

“夫子”的粉笔生涯

作者:苗连贵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8年9月7日第4版 点击:2423

 夫子者,某一老教书匠之谓也,正宗师范科班出身。称其夫子,既有敬重,也含调侃。

  在我们这个办公室里,有一团和气,也有说三道四,也有竞争,但人人都无须对夫子设防。夫子为人仁厚,这从他眼镜片后的目光就可看出:略显呆滞,没有丝毫机敏和狡黠。夫子与世无争,甚至也“不求上进”,下课后做完自己的事,翻翻书,看看报,实在无所事事,便臂弯撑着头,闭目养养神,他总好像有些睡不醒的样子。

  但一登上讲台,他就像换了一个人。面对学生,他那双眼睛就像注了水,变得鲜活而精神---正如一些老演员,平时看不出什么,但一进入角色,眼里顿时满含神采。夫子讲课,声音极其洪亮,使人怀疑气流是否发自他那干瘪的胸腔。夫子的板书一丝不苟,一手柳体粉笔字工整有力,铁画银钩,令青年教工羡慕不已。夫子讲课,45分钟一气到底,既不缩时,也不拖堂,铃响开讲,再响,正好课止。

  这是几十年粉笔生涯修炼出的硬功。夫子是我们教研组公认的业务上的台柱子。

  夫子也好玩。那时,我们这个不很正规的学校课时少,下午4点过后,教师可在教工活动室自由活动。夫子迷上了围棋。但中途学道,棋艺自然不精,落子时,他常心虚胆怯,边下边念叨:“是‘偷渡阴平’,还是‘暗渡陈仓’?险,都是险棋!险棋下不得也。”看着他那俯首掂量、举棋不定、战战兢兢的样子,实在惹人好笑。倘若被对方吃掉一块棋,他心痛过后又自我安慰:“没事没事,夫战,必有死伤,杀人一万自损三千也。”他常为一步棋与年轻人争得面红耳赤,又为每一次小胜而沾沾自喜。夫子乐此不疲,于是又得了个“老顽童”的雅号。有人当面呼之,他亦不恼,反而自嘲:“玩者,人之天性也。”夫子实在是有几分童心的。

  我们的学校不怎么样,校领导对教工却很关心,不时搞搞家访。

  这于一般教职员工自然求之不得,领导光临,蓬筚生辉啊。那天,几位领导突然走访夫子家,却叫夫子有点不知所措。他遵从古训——“君子之交淡如水”,在每位客人的杯子里注满白开水,再也不知做什么好,坐在自己家里竟浑身不自在起来。好在领导们也知其秉性,并不介怀,嘘寒问暖毕,便起身告辞,夫子这才如释重负,送至门口再三嘱托:“不劳领导挂心,寒家一切都好,再不必枉驾屈步。”他说的是真心话,怕给领导添麻烦。夫人背后骂他:“不通窍的书呆子,一辈子不得发达。”

  但如有学生来访,情形就完全两样。夫子与学生亦师亦友,答疑解难,探求研讨,话语滔滔,完了还要留学生吃饭。一次两个学生夜访,带来一道数学难题,激起夫子的兴致,于是趴在桌上,写写画画,稿纸用了几大张,终得其解。夫子大喜,竟然谈兴大发,与两个学生谈数学、谈物理、谈自然,纵横捭阖,直至凌晨。不想一时俱腹中饥馁,忽闻厨房飘香,原来夫人已将肉丝面下好……

  夫子自道:“我这一生,最感舒心的地方,就是三尺讲台,最愉悦的事儿便是与学生交谈。”

  夫子者谁?同道肖先生也。

  
 

更新:2008-09-08 05:08:3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