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如何提升班主任生活的幸福感

作者:张强 来源:浙江省平湖中学英语组 点击:8686

     感谢校领导的信任,给了我这么一个机会与在座的各位前辈与同行进行交流。坐在这里多少有些不安,因为我觉得不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我都只能算是一个后辈晚生,只是一个不断尝试,在尝试中经历失败,在挫败中汲取教训的一名青年教师。班主任生活是一项永无止境的探索,我连门槛在哪都还没有摸到。然而,我坚信教育必将是一项既能为学生带去帮助与引领也能令自己成长与幸福的事业。我的信心来自我的才疏学浅,才疏学浅刚好说明我有很大的探索与发展的空间。我的信心更是来自于平湖中学的同事们,特别是在座的各位前辈。因为平湖中学是一个有文化底蕴、有思想能力、有创新精神的群体,敢于挑战、乐于实践、善于发展。下面,我仅从“如何提升班主任生活的幸福感”这一角度来谈几点愚见:

 

一、把自己当成自己

    班主任被戏称为“班级里最大的官员”,不无道理。在一些方向性、原则性的事情上,班主任必须要有主见与立场,爱憎分明。同时,也要注意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我在0610班的班集体形成初期尝试实施了《个人综合素质竞赛》,内容涉及平时的日常纪律、卫生、寝室等方面,同时也将学习作为一块很重要的内容纳入其中。一些底线,班主任事先把好关,其余的就交给班委、考评组讨论。随后,这个竞赛项目经多次修改转化成了一个常规性项目,即《个人综合素质测评》,每周一报,因此也简称《周报》。这一尝试对高一时班级制度规范化,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班委工作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入高二,文理分班,高三休学学生等的加入,加之原主要班委的流失,给班级的管理与规范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高二上学期,周报制度继续实行,但后来转进来的一些学生出现明显的不适应感,甚至少部分行为习惯散漫,纪律观念淡薄的同学还拉帮结派,原班委提出了取消周报的想法。当时我的想法就是:只要尚有违纪现象,周报就有存在的必要。

    任何一项制度一旦实施,利与弊便相辅相成了。之于周报,当下需要的是改进,而不是废弃。于是,我找班委沟通,消除他们思想上的顾虑:没有问题是不正常的,有问题正好说明我们有进步与探索的空间。就这样,《个人综合素质测评》又在我的坚持与班委的努力下获得了新生。为了更好地保护与激发那些行为问题生内心深处“渴望成为好学生”的愿望?我尝试实施了“违纪有限免责制”,对行为问题生的心理状态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从而确保了周报制度的进一步实施。

    在不违背学校管理理念与要求的大前提下,班主任应坚守自己的管理与生活理念,并善于从理念支撑下的行为实践中去发掘问题、解决问题,而不应当惧怕问题、回避问题。

 

二、把自己当成学生

    教师要学会“换位”,将自己的脚放到学生的鞋子里,去感受“事件现场”当事人的情感。学生发生了争执,将矛盾双方集合到一起,让他们尽量冷静地诉说自己的委屈。矛盾双方诉说的过程,就是宣泄郁闷的过程;矛盾双方倾听的过程,也是体验别人感受的过程。如同一个人身上长了疮,化了脓,我们仅仅消炎是不够的,必须把脓(委屈、郁闷)清理干净,消炎药才能真正有作用(即体会别人的苦衷)。但有时,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来感同身受与换位引导。我们来看一个我教育生活中的案例:

    一天中午,我照例去班级走走。经过三楼楼梯口时,我见到班长小陈正在与分管住校生寝室的班委小胡谈说着什么,两人看起来情绪有些低落。我便好奇地上前了解情况。

    “在值周班长一周总结后,分管寝室的班委小胡对上周的寝室总体作了一个回顾。最后,集中对504寝室进行了批评,这时坐在下边的504寝室长小沈开始光火,并当着全班的面冲小胡喊:你有什么权利来管我们?!小胡听后,顿时也火冒三丈,立马将记录本给撕了,而后气愤地奔向自己的座位。顿时,全班一片寂静。”

    以上这一幕是班长小陈对我的描述。

    知道了以上情况,我上前拍了下小胡的肩膀,尽力给他一些安慰:老师能理解你现在的感受,你尽心尽职地将班级的情况向全班通报,试图找出存在的问题。付出非但没有得到肯定,反而招致伤害,你一定感到很难过。你从集体利益的角度来指出上周表现很差的寝室,做得并没有错。这也是你对集体负责的表现,从这一点上来说,你是一名好班委。但或许你做事的方式能改变一下就更好了。

    张老师同你说这样一件事:上周一开始小沈寝室就出现了问题,对之他也能主动过来承认错误,并也试着努力去改变现状。比如,据我了解他们今天早上6:00就起来进行大扫除了。可不幸的是,今天的检查又莫名的将他们寝室扣了17分。对之,他中午又垂头丧气地走到我办公室说明情况。然后,就回去教室。噢,对。也就是接下来听你的一周总结与批评。接二连三的劳动不被承认,就出现了中午那一幕。同时,你也进行了“积极”的配合,原因是你的劳动与努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与承认。其实,说白了也没什么,就是你们都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对方想一想。换一个角度来,你们的光火正也说明了你们对集体的努力,对努力的在乎,试想小沈如果没有集体荣誉感,对集体不在乎,也犯不着跟你呕气呀,你说对吗?

    小胡点头称是。没多久,两人相安无事。

    上述事例中的两位同学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从而在处理的时候就很难照顾到对方的感受。一个是尽心尽职的班委,一个是认识到错误并积极带头改正的寝室长。我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他们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双方的举动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

    试想,当时我若也单纯地以自己的情感出发,不分清红皂白地对这两个学生加以严厉指责,那么其后果就可想而知了。毕竟,要知道这两位学生冲动的表象下是那颗责任与上进的心。有时,教育需要的或许不是批评与说教,而是引导与体验。正是因为肯定与保护了他们那颗心,这两名同学在后续的工作与学习中表现得特别投入。

 

三、把学生当成自己

    人到了一个地方,会认识不少人,还会发生一些事。不经意间被别人感动,也不经意间感动别人。其实,待到学生毕业后,回想起母校,更多的是关于一些令他难忘的事,一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因此,除去重要的结果(高考)外,充满相互感动的过程是最可宝贵的。教师需要细心地去留意与关照学生日常的生活与学习。尤其是当学生碰到了一些紧急情况(无助状态),迫切需要教师帮助的时候,可能教师到位的举动能给学生带去心灵的抚慰与感动。下面与大家分享我班主任生活中一个内心觉得比较惭愧的事例:

    记得有一次,晚自修快结束后,我刚回到宿舍突然接到校医务室周医生的电话:说是我班一个女生在他那儿,让过去一下。当时也没同我说是什么原因。

  等到我急忙赶到那的时候,只见小干趴在水槽边上一个劲地吐着,已经是吐得满地都是。我急忙询问周医生事情的缘由,得知小干可能是由于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导致急性肠道炎,本来只要服了药就会有好转,可现在问题是她吐得很历害,根本没法服药,加上校医室没有打针,看情形只能送医院了。我本想用电动车送小干去医院,可小姑娘上吐下泻地根本没法坐到车上。鉴于病情比较难控制,周医生建议我通知家长来处理。

  询问后得知小女孩家住曹桥,却始终联系不到其家长。请示领导,手机也没人接。考虑到小干的情况,我决定先叫救护车将她送往医院。打了120却被告知暂时没有急救车,让先等一下。于是,我在女生公寓、校门卫室与医务室之间一阵忙活,顺随叫上了小干同寝室的小唐同行。晚上10:30左右,救护车姗姗来迟,我与小唐一同将小干搀扶着上车。

    抵达医院后,挂号、就诊、付钱、取药,待护士给病人打完针,挂上盐水后。医生告诉我现在问题不大了,不过点滴最起码得三四个小时。考虑到自己第二天还得早起上课,我便将随同的小唐叫到外边,给了些备用的钱,一阵叮嘱与交待后,我就离开了。回到宿舍,已经12:00多了。

    第二天,我带着疲惫爬起床,就想到昨晚的事,于是忙着赶到女生公寓看看她们的情况怎么样了。据公寓阿姨介绍,我班的两名女生到凌晨4点多才回来。现在已经睡下,人看起来也好多了。我这才放心。

    事后,我一直在想当时为什么不是我自己亲自陪着那名学生打完点滴呢?当然,我可以找出理由来为自己开脱:比如第二天我得给班里其他学生上课。然而,小唐第二天就不用听课了吗?说到底,自己还是做得不够到位

    爱学生多说无益,行动是最好的阐释。在过去,每每碰到学生上课打瞌睡时,我会习惯性地认为他昨晚看电视或打游戏了;学生情绪低落时,我会简单地认为他学习不认真、意志力差;学生早上迟到时,我会下意识地告诉自己“这家伙一定是又睡懒觉了”。而现在,我更多地会将以上情况作为自己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契机。有时,习惯性思维与盲目自信未必是件好事:它保护了教师的权威,却牺牲了学生的信任。

 

四、把学生当成学生

    教师需要蹲下身子去看学生,尊重学生的“儿童世界”,不用“成人世界”的标准去要求与评判一个学生。我们不得不承认而且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每位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乃至是思维模式的差异都是真实存在的。

    记得我在农村教初中的时候,班里有个大个子胖墩(小谢)为人友善,乐于助人,可就是学习不行,连26个英文字母都学得够呛,语言天赋实在不怎么样。同学们都开始学习单词句子了,他就开始犯困了。不过,小谢上课不给你讲话影响课堂纪律,就时而无奈地抬头看看你,时而小心翼翼地闭目养神一会儿。后来,我给这名学生量身定做了一套学习材料,并对他实行了不同于其他同学的学习要求。小谢见我尊重他的学习能力,就对我说:“老师,以后我就看你给我规定的英语材料,反正其他科目我也听不懂,老师也不愿理我。” 这就是尊重的特殊礼遇。

    我们不能纯粹地以“成人”的带有个性化的思维模式去将一些犯了重大过失的学生把看死。从生命化教育的角度来讲,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犯错的权利,要始终以一种发展的眼光来期待学生的成长过程。

    记得去年班级的投影仪灯头出现问题,学生不能看清楚教师的板书。对之,我很着急,连续好几次找了信息组要求更换。可情况是,学校没有现存的灯头,去买需要一些时间。我同班委沟通过这一情况。可个别学生却不能很好地接受这一说法,甚至情绪化地将责任全部推给班主任。(我也是事后从班委那得知的。)据班委说,个别同学很偏激,说一些难听的话来诋毁班主任。听了我很吃惊也很生气。随后,我静心地分析了说我坏话那两名学生的特点。一名行事鲁莽冲动,经常与同学发生口角;另一名性格古怪,想法极端,极少同班里其他同学交往。考虑再三最终我还是决定找这两名学生推心置腹地谈谈,顺便也听听学生内心的想法。结果找的两个学生在经过深入交谈后,一个说是当时也没怎么想,情绪一上来,就乱说一通当发泄了。完了便诚恳地向我陪礼道谦;另一个是对我有些看法,原因是我以前对他的一个唯一要好的同学作出过处理,他是出于“江湖义气”。考虑到这名学生的特点,我以极大地耐心与宽容去与他交流。事后,他给我发了一条很长的短信。内容如下:“老师,好!我想了很久,觉得自己是错了,向你说声'对不起了,请原谅'”,或许是我性格原因吧,当面说不出口啦。可能也是缘分,高一的时候在走廊我不小心踩过你一脚,不知你是否还记得...抱歉哒。”收到学生的“道谦”,心里多少有些欣慰。我给他也回了一条:“你能认识到错误就好了。早点休息吧,明天还要上课呢。晚安。”他又回了一条消息:“谢谢老师,晚安@_@”。

    在面对日常教育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很自然地会从自己的情感出发去处理问题,从而忽略对方的感受。教师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我们的学生呢。以宽容来培育宽容,或许是对言传身教的最好诠释。有底线对学生小过失的宽恕和个性或异端的容忍,有利于班级良好心理状态的营造。

        同时,我也逐渐开始意识到,每个教育者的教育功能是局限的。因为,我的班里总还有难以转化的学生。个体本身的限制就决定了我们不大可能创设出适合所有学生转变的教育契机。或者说,每一个教育者的教育功能总是有其盲点的。这一点曾一度让我感到沮丧。但作为一个教育者,我想我会努力学习与践行,以不断完善自我的个体教育功能。努力“将自己当成自己、将自己当成学生、将学生当成自己、将学生当成学生”,在“育人”的同时坚持“育己”,既照亮别人,同时也发展自己。

 


更新:2008-09-04 13:19:15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