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揣着教育的理想上路

作者:郑绪国 来源:海南省陵水县中 点击:2876

——在陵水县2008年度新教师岗前培训 班上的讲话(纯属个人读书笔记)


前言:

教育是一首诗

 

教育是一首诗

诗的名字叫热爱

在每个孩子的瞳孔里

有一颗母亲的心

 

教育是一首诗

诗的名字叫未来

在传承文明的长河里

有一条破浪的船

 

——朱永新

 

诗,人类文化中最美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形式的不拘一格,可与绝妙的建筑相媲美;它内容的直抒胸臆,其他文体不可比肩;它语言的令人无限遐想,可使人三月不知肉味。朱教授之所以把教育比作诗,我想,是因为他把教育看得像诗那么美。

一、 做最好的自己

1、什么是最好的自己?

2、怎样才能做到最好的自己?

“某医院新任院长在召开第一次院务会议时,以为一件棘手的事情经过讨论,已经获得可以使大家都满意的解决办法了。但这是忽然有人提出:‘这办法能使白莉安护士满意吗?’这个问题一经提出,会议中马上又掀起激烈的辩论,正反双方都各不相让。直到另一个更为积极的解决办法研究出来为止。

这位新任院长,当时颇为愕然。后来他才知道,白莉安过去曾是该院一位资深护士。她本人并没有什么特殊才能,她连护士长都没当过。但是,每次院中有关病人护理的事情要决定时,白莉安小姐都要问:‘我们对病人是否已尽了最大努力?’凡是白小姐主管的病房中的病人,都痊愈得特别快。因此,多年以来,这家医院人人都知道了所谓‘白莉安原则’,那就是,凡是都必须先自问:‘为贯彻本院的宗旨,我们真是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吗?’

虽然白莉安小姐早已在十年前退休了,但她所制定的标准,却一直流传至今,为院中上下同仁所信守。” ——摘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我的感悟:对学生尽了最大的努力,就是做到最好的自己。因此,我们教师要常常问自己:“我们对学生是否已尽了最大努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每天早晨八点整到学校走廊去迎接上学的学生们,整个白天都用来做班主任工作、上课或听课,晚上则整理笔记。几十年来,他跟踪观察和研究不同家庭的学生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期的各种表现,对3700名左右的学生做了观察记录,始终亲自带着四五个“最难教育的学生”,重点观察和教育。每天听一节课,关注一名困难学生,观察、记录一次学生的言行;捡起地上的废纸,换下坏灯泡,拧紧螺丝灯。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包含深刻的教育价值,把简单的事做好、做漂亮,就是成功的老师。

教育是个良心活,做得好不好,全在于教育者的素质高低。教育过程的有些细节,像备课上课,与学生谈心等这些实质性的工作,都是别人所不可控的。全靠自觉才能做得好。

主动工作,积极学习,勤于反思——成为最好的自己的必由之路。

二、 揣着教育的理想上路

1、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⑴为什要规划自己的人生?

有些人之所以不优秀,不在于他的智商和情商,而是因为他没有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

——著名文学评论家李书磊

没有目标就好像没有舵的航船一样只会在原地转圈,又好像个流浪汉一样无家可归。

   —— 乔尔·罗斯(Joel Ross)

没有目标,必然导致盲目、盲从和被动,必定导致失败。

         —— 北大纵横战略咨询公司

只有确定了目标,才会有努力的方向。如果你不知道要去何方,便不会取得大的成就。只会像大海中的一叶扁舟随风漂流。

          —— 一位青年学者

⑵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

正确认识自己:

分析自己有那些优势(强势)、弱势(劣势)、机遇(机会)和挑战(威胁)。

要善于发现优势并发挥优势,善于创造机会并抓住机会。

设定自己成长的目标和要求。

有目标不一定成功,但没有目标一定会失败。人生也如此。

有怎样的目标,就会有怎样的成长。如果对自己的要求不严,目标不高,就只能原地踏步,不会有任何发展。反之,如果对自己要求很高,目标很高,就一定能成长为杰出的人物,而所费的功夫也不见得比那些没出息的人更多。

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立志100,成功50;立志50,成功25;立志25,成功12.5……

 

2、做个幸福的教师

⑴怀着感激的心情与学生共度快乐的人生。

⑵走学习研究的幸福之路。

1996年,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进一步指出,教育处于社会的核心地位,教育和各种培训已成为发展的首要推动力。终身学习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一把钥匙。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指出,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组织,是组织与学习的演练场。他认为:“未来唯一的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后学习得更快。”

 

① 虚心向优秀教师学习。

“一个老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朱永新

② 向书本学习。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其精神发育史。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是伴随着读书而度过、而发展、而超越的。”——朱永新

只有爱读书的老师,才能让学生喜欢上书。

《给教师的建议》,《赏识你的学生》、《不跪着教书》、《教育的国际视野》、《爱心与教育》……

③ 向网络学习。

《成长博客》、《教育在线》等

④ 在实践中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想让自己的劳动能够给自己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苏氏的话确实是十分的精辟和经典。一个埋头于学习与研究的教师,不断地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他的教育自然会动人,他的教学自然会动听,他的教育教学效果自然会得到大家的公认。那么,这样的教师自然就是幸福的。

学习是非常私人的事情,如果一个教师没有成长的内在渴望,任何学习形式都徒有其表。

结束语:

投入教育,肯定很辛苦。但心甘情愿做自己愿意做的事,不会觉得累。一个人最累的是心累,只要心不累,就不可能真正累。

——一个普通的教师

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或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也许我们始终只能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徘徊,然而,我们眺望着理想的高地,我们不屈服于现实:我们也会有暂时的休憩和沮丧,但我们永远怀着寻找精神家园的冲动,且行且思。

——肖川

 

更新:2008-09-02 06:44:03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