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着教育的理想上路
——在陵水县2008年度新教师岗前培训 班上的讲话(纯属个人读书笔记)
前言:
教育是一首诗
教育是一首诗
诗的名字叫热爱
在每个孩子的瞳孔里
有一颗母亲的心
教育是一首诗
诗的名字叫未来
在传承文明的长河里
有一条破浪的船
——朱永新
诗,人类文化中最美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形式的不拘一格,可与绝妙的建筑相媲美;它内容的直抒胸臆,其他文体不可比肩;它语言的令人无限遐想,可使人三月不知肉味。朱教授之所以把教育比作诗,我想,是因为他把教育看得像诗那么美。
一、 做最好的自己
1、什么是最好的自己?
2、怎样才能做到最好的自己?
“某医院新任院长在召开第一次院务会议时,以为一件棘手的事情经过讨论,已经获得可以使大家都满意的解决办法了。但这是忽然有人提出:‘这办法能使白莉安护士满意吗?’这个问题一经提出,会议中马上又掀起激烈的辩论,正反双方都各不相让。直到另一个更为积极的解决办法研究出来为止。
这位新任院长,当时颇为愕然。后来他才知道,白莉安过去曾是该院一位资深护士。她本人并没有什么特殊才能,她连护士长都没当过。但是,每次院中有关病人护理的事情要决定时,白莉安小姐都要问:‘我们对病人是否已尽了最大努力?’凡是白小姐主管的病房中的病人,都痊愈得特别快。因此,多年以来,这家医院人人都知道了所谓‘白莉安原则’,那就是,凡是都必须先自问:‘为贯彻本院的宗旨,我们真是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吗?’
虽然白莉安小姐早已在十年前退休了,但她所制定的标准,却一直流传至今,为院中上下同仁所信守。” ——摘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我的感悟:对学生尽了最大的努力,就是做到最好的自己。因此,我们教师要常常问自己:“我们对学生是否已尽了最大努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每天早晨八点整到学校走廊去迎接上学的学生们,整个白天都用来做班主任工作、上课或听课,晚上则整理笔记。几十年来,他跟踪观察和研究不同家庭的学生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期的各种表现,对3700名左右的学生做了观察记录,始终亲自带着四五个“最难教育的学生”,重点观察和教育。每天听一节课,关注一名困难学生,观察、记录一次学生的言行;捡起地上的废纸,换下坏灯泡,拧紧螺丝灯。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包含深刻的教育价值,把简单的事做好、做漂亮,就是成功的老师。
教育是个良心活,做得好不好,全在于教育者的素质高低。教育过程的有些细节,像备课上课,与学生谈心等这些实质性的工作,都是别人所不可控的。全靠自觉才能做得好。
主动工作,积极学习,勤于反思——成为最好的自己的必由之路。
二、 揣着教育的理想上路
1、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⑴为什要规划自己的人生?
有些人之所以不优秀,不在于他的智商和情商,而是因为他没有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
——著名文学评论家李书磊
没有目标就好像没有舵的航船一样只会在原地转圈,又好像个流浪汉一样无家可归。
—— 乔尔·罗斯(Joel Ross)
没有目标,必然导致盲目、盲从和被动,必定导致失败。
—— 北大纵横战略咨询公司
只有确定了目标,才会有努力的方向。如果你不知道要去何方,便不会取得大的成就。只会像大海中的一叶扁舟随风漂流。
—— 一位青年学者
⑵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
正确认识自己:
分析自己有那些优势(强势)、弱势(劣势)、机遇(机会)和挑战(威胁)。
要善于发现优势并发挥优势,善于创造机会并抓住机会。
设定自己成长的目标和要求。
有目标不一定成功,但没有目标一定会失败。人生也如此。
有怎样的目标,就会有怎样的成长。如果对自己的要求不严,目标不高,就只能原地踏步,不会有任何发展。反之,如果对自己要求很高,目标很高,就一定能成长为杰出的人物,而所费的功夫也不见得比那些没出息的人更多。
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立志100,成功50;立志50,成功25;立志25,成功12.5……
2、做个幸福的教师
⑴怀着感激的心情与学生共度快乐的人生。
⑵走学习研究的幸福之路。
1996年,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进一步指出,教育处于社会的核心地位,教育和各种培训已成为发展的首要推动力。终身学习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一把钥匙。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指出,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组织,是组织与学习的演练场。他认为:“未来唯一的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后学习得更快。”
① 虚心向优秀教师学习。
“一个老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朱永新
② 向书本学习。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其精神发育史。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是伴随着读书而度过、而发展、而超越的。”——朱永新
只有爱读书的老师,才能让学生喜欢上书。
《给教师的建议》,《赏识你的学生》、《不跪着教书》、《教育的国际视野》、《爱心与教育》……
③ 向网络学习。
《成长博客》、《教育在线》等
④ 在实践中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想让自己的劳动能够给自己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苏氏的话确实是十分的精辟和经典。一个埋头于学习与研究的教师,不断地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他的教育自然会动人,他的教学自然会动听,他的教育教学效果自然会得到大家的公认。那么,这样的教师自然就是幸福的。
学习是非常私人的事情,如果一个教师没有成长的内在渴望,任何学习形式都徒有其表。
结束语:
投入教育,肯定很辛苦。但心甘情愿做自己愿意做的事,不会觉得累。一个人最累的是心累,只要心不累,就不可能真正累。
——一个普通的教师
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或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也许我们始终只能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徘徊,然而,我们眺望着理想的高地,我们不屈服于现实:我们也会有暂时的休憩和沮丧,但我们永远怀着寻找精神家园的冲动,且行且思。
——肖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