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师权威走向夯实之径

作者:周彬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点击:2587

 

 对于师生关系,已经谈到让人生厌的地步了。于是,只好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来草草收场。从此以后,谁再谈师生关系,那就是“老土”的表现了。但对于很多的教育问题,往往越“土”,越具有追问的价值,这在教育人类学中,就是所谓的“本土概念”吧。

  人是社会的动物,柏拉图如是说。人是社会的动物,无非是说,人总是在与别人的交往中,评价自己,定位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为。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决策虽然是自我决定的,但教学决策的前提,却是教师对“师生关系”的判断。“师生关系”不同,教师对自我的定位也会不同,采取的教育教学行为也就不同。

  在历史上,师生关系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师权“神”授、师权“智”授、师生平等、生尊师卑。其实这四个阶段,展现了一种趋势:教师的神圣地位在日趋没落,而学生的世俗地位在渐升渐涨。但相伴而来的是,对教师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却日趋低落。

  记得曾有人去考证“天、地、君、亲、师”的由来,这虽然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但却离我们今天的主题远了一点。之所以在此提起这五个字,因为它确证了“师权神授”的年代是存在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话对于年纪略大的人来说仍然印在心中。从逻辑上说,尊重教师,也就是尊重文化,这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可正是这句话,让教师这个群体固步自封了多少年呀!教师的职责,就是教育学生;教育学生的前提,就是让学生喜欢教师,并因此而敬畏教师;教师正是以“敬”来吸引学生学习,以“畏”来维持班级秩序。为了让教师容易进入教育状态,减少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难度,我们直接以“神”授的方式,赋予教师相对于学生的权威,以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可是,进入教师这个职业的门槛相对较低,有些不能够让学生“敬畏”的人,也进入了教师这个职业群体。教师一旦踏上讲台,就享有对学生“如君如父”一样的权力,这时教师往往不会去追问自己为什么有这样的权力,不再考虑权力与能力的对称性,反正权力是神授予的,就可以滥用,而且用之不竭!当教师不但注重教学能力的提高,还可以在课堂上滥用权威时,可以想见,古时的学生,是在一种多么困苦的情形下学习,至少在今天的人看来是这样。

  封建体制被推翻多年,皇帝没有了。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中,皇帝的缺位,简直就是伦理体系的崩溃。计划生育来了,随着“物以稀为贵”的不变定律,父母对子女享有的天然权威,终于降到了孩子之下,毕竟生小孩一定要两个人,但却只允许生一个小孩,其稀缺性不言而喻。皇帝消失,父母地位下降,权威神授的年代逐渐没落了。教师依靠神授得来的权威,也就不复存在了。在没有神授的年代,教师靠什么来赢得学生对自己的“敬畏”呢?武力、知识与智慧,还是个人的品性?

  教师凭什么可以站在讲台上,让台下几十名学生,去倾听自己一个人讲话?很多教师说,那是因为我讲的知识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有用。持这种观点的教师,认为学生之所以对教师持有“敬畏”之情,是因为教师拥有比学生更多的知识;为了确保、延续与巩固教师的权威,就必须不断地增加与丰富自己的知识。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之所以愿意听自己的,并不是因为教师的知识比学生多,而是学生对教师解决问题能力的佩服,从而在心底里愿意听从教师的教育与安排。既然教师的能力,是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敬畏之情的原因,教师也就会在学生面前,不断地表现自己的能力;在课外时间,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否则,随着知识的更新,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师的权威就会逐渐消失。

  在上文的假设中,我们认为,教师为了搞好教学,学生对自己的“敬畏”之情是前提。但是,如果我们现在做一个非常大胆的假设,如果学生对教师并不存在“敬畏”之情,与之相反,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学生没有义务去听教师的讲课,也没有义务去学教材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还有可能上好课吗?这种可能还是有的,但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就高了。当师生处于平等关系时,教师与学生无异路人;此时,教师要让学生跟随着自己学习知识,而且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还要尊重众多的教学规章,就必须让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比起师权神授的年代,师生平等的年代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出了高得多的要求。

  师生关系还在继续朝着有利于学生的方向发展。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随着国家公民意识的增强,民众承担教育成本的比例越来越大,教师成了教育服务的生产商,学生成了教育服务的消费商;在教育市场中,学生拥有了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权。于是,生尊师卑的年代悄无声息地到来了。其实,这个年代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们,只是在漫长的尊师年代里,它们悄悄地躲到了“家庭教师”这个独特的领域里。当教师去学生家里补课时,教师对“生尊师卑”的感觉,还是比较强烈的。随着学生消费年代的来临,教师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在今天,不仅民办学校的教师,公办学校的教师也已经意识到“生尊师卑”这个事实了。

  在“生尊师卑”的年代,教师为了搞好教育教学,首先得讨好学生,其次让学生对自己产生敬畏之情,最后才是开展教育教学。于是,教师必须重新认识自己的专业能力。首先得在理论上认识学生的心理状态;其次得了解学生的现实情况;再次得拥有“讨好”学生的技能技巧;然后还需要充实自己的知识与智慧,让学生对自己有敬畏之情;最后,还得用自己所教的知识吸引学生,用自己的授课艺术感染学生。这一切是多么不容易呀。

  尊重教师理所应当,但一味地强调教师权力,就会弱化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当社会对教师能力的要求被削弱后,教师对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要求也会降低。与之相反,当师生关系中的教师地位越来越被削弱时,教师就会关心如何弥补地位间的差距,于是教师就会更关心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思想。只有此时,教师才会发现,教育教学能力才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

 

 

更新:2008-08-29 06:12:03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