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快乐教师
我是一名一线教师,深知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知识的增长与更新教师的角色内容不断改变。在我们对独生子女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更是扮演着微妙的角色。从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来看,教师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集体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等。如,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是知识的传授者,就要求教师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将教师看成纪律的维护者,就希望教师严明公正;将教师看作家长的代理人,则要求教师工作耐心细致,对学生关心体贴。而社会中人人对教师应做什么和怎样做都有自己的看法,这样教师受到各种相互冲突的角色期望的冲击,同时这些角色期望也与教师自我价值观、教师的回报产生对立、冲突。
作为一线教师,曾经我也为这些东西而苦恼,但我逐渐明白别人救不了自己,必须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改变自己的心态,去积极应对。
(一)自我认识,积极面对客观现实
自我认识是一个人对自身的生理、心理、品行等方面的判断,是个人心目中自我形象的确认。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先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可以通过与他人的比较认识自己。心理学家菲斯格指出:“一个人对自己价值的!认识,是通过与他人的能力和条件的比较而实现的。”同时,可以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自己。把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看作自我认识的一面“镜子”,以此作为参照点。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表现与他人的认识和态度一致或基本一致,说明其自我认识是准确的,心理是健康的,并有助于个人的发展。因此,教师应主动征求同事对自己工作的意见或建议,力争全面认识自己。还可以借助活动成果评价自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在学校工作中,按自己实际工作成果来检验其组织能力、工作能力、教学能力等。由于有比较客观的事实为依据,因而建立的自我形象评价也较准确。
(二)提高教师角色的认识水平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就决定了教师须维护社会认可的这一职业形象,适应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与教师个性发展并行不悖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心理高度,找准合适位置。很多人具有强烈的好胜心,想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高手,但由于不能客观地反省自身的能力和弱点,没有深入了解当今学生心理发展动态,把自己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作用估计得过高,对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充耳不闻,认为全是“老一套”的教育教学方法不适应素质教育,从而导致“惟我独尊”的思想。因此,要找准自己合适的位置,就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降低心理高度,在现实工作中正确把握自我。
2、克服工作中的浮躁感。急功近利,渴望成名,教育工作又不是一天两天就见效的短时性工作,需长期探索与研究。要克服工作中的浮躁感:一是充分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二是充分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三是与学生家长取得密切联系,相互协助搞好教育工作。
(三)促进教师人际关系和谐发展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发挥角色作用、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反之,人际关系恶化很容易导致心理障碍,使人陷入无穷乏味的名利纠纷之中而不能自拔,同时也会严重腐蚀校园风气。俗语说,“文人相轻”是指教师读书多,学识广,容易看高自己,看贬别人。这种人际关系的价值取向已为时代的进步所摈弃。首先,认识、接纳自己,了解、尊重他人是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之基础。人们一般喜欢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短处相对比,这样人就比较容易自信,但有碍于人际关系的建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必须正视并接受来自于内部和外部,对自尊心有威胁的各种因素,如家长、学生对自己教学成果的评价,荣誉的得失,自身冲动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教师勇于向自我挑战,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拥有健康的心态,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他人和谐相处。另外,有效的沟通对人际关系的建立也很必要,师生关系紧张的原因中,很多是缺乏有效的沟通。沟通既能了解别人,又能从别人那里进一步了解自己,也能容纳别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掌握沟通的技巧:坦诚、友好、信赖、尊重、同情与理解。
(四)塑造健全的教师人格
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 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 是无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既不能由父母那边得到足够的关怀与爱护,又受到 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许多研究表明, 教师的学历、知识水平和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并且年龄越小的学生越容易接受教师语言态度、行为习惯的影响。教师健康的人格特征突出表现在如何对待教育工作,怎样对待所教的学生。其中,教师性格特点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忽视。如果教师经常为不良的情绪所困扰,就会把烦恼、怨愤迁移到学生身上。如长期患病、婚姻失败、人际关系不合等,都可能使教师上课无精打采,一旦工作不如意时,就大动肝火。所以,高“情商”的教师首先善于控制与疏导自己的情绪,不在不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生气、发怒。马卡连柯以自身的体会为教师树立了榜样,他说:“我从来不让自己有忧怨的神情和抑郁的面容。甚至我有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我也不在儿童面前表现出来。”
人格健康的教师既知道如何工作,同时又有多方面的生活情趣,善用休闲时 间缓解工作压力;当压力过多难以承受时,懂得寻求社会支持以避免心理失衡。
总之,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迁,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在日趋紧 张、竞争激烈的环境里,教师面对更大的生存压力,加上教师工作压力与收入不成正比,很多教师心里很不平衡!但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才能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才能不断的创新,因而要学会保持健康心态,方可做幸福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