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该学什么
进入暑假,有一种无来由的忧郁,好象离开学生,离开工作,就找不到了自己的重心,就找不到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壤。虽然平时的工作并不怎么出色,虽然在工作以后会产生许多遗憾。于是,盼着工作、或者盼着培训、或者就读读书,让自己的头脑处在最理性的时刻,或许会冲淡我这所谓的忧郁。
于是对于各种培训情有独钟,以为总能改变自己一些什么。然而每次培训,都是踌躇满志的来,意兴阑珊而去,这中间到底有些什么我们应该仔细思考?
读郑杰《给教师的建议》,我被郑杰的机智幽默所打动,更被他对中国的教育现状的深入分析所折服。当代教师应该怎样才能把握自己的幸福,甚至分析了当今教育体制的弊端,当今教育体制改革的走势,一个积极的老师从他的文字中能看到教育灿烂的未来,就像我们祖国灿烂的未来一样。
魏书生凭着自己的满腔热忱、人格魅力,在教育里创造了神话。当他的经验被借鉴并实施时,各个教师却发现自己只学了他的皮毛,很难深入他的精神内核;我们企图让学生学会自治,结果学生只学会了一些技术上的操作,学生要充分的发挥主动性,还有好长的路要走!
当新课程教育以理解学生为起点来处理师生关系时,万玮却以震撼式教育在另一个领域摇旗呐喊,他似春秋时期孙子般把一个个问题学生的碉堡攻克,这是教育界出现的又一个另类,当各种问题困扰各个班主任时,他的《班主任兵法》让班主任们眼前一亮!
然而,当头棒喝如果常用,它的功效就会变得微乎其微,甚至适得其反。万玮也严重声称,智慧的爱才是前提。西部教师李镇西最推崇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教育名言: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做好人的愿望。于是,他把更多的爱倾注在后进生身上 ,有爱才有教育,把教育看成是幸福的事,追求做最好的老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我。李老师的教育科研告诉我们,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一个教师的成长不是盲目的模仿,刚有了爱、刚有了勤奋都不行 ,爱更要智慧,爱更要童心。他对魏书生说,“八十年代前期,我就开始学你的具体做法,但越学越不像;后来我只取你的思想,然后结合我的实际走自己的路,我便找回了自己。”苏霍姆林斯基有几句话说得非常精辟:“某一教育真理,用在这种情况下是正确的,而用在另一种情况下就可能不起作用,用在第三种情况下甚至会是荒谬的。”从李老师的成就里,我们可以看出,学习名师,应该学习的是名师的思想,而不要盲目模仿,要结合自己的实践,做最好的独一无二的自己!
是啊,我们面对各种培训,我们面对各个名师,我们教师到底学什么?学思想,而后结合自己的实践,做最好的自己,做最有特色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