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你的教学流程
看了,听了,想了,假期六本书的培训学习,就这样以“读”的姿态而走过。它让我认识了课程的真面目:课程要根据学习者现有的能力和经历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必须能够引起学习者积极的探究活动,并于其中产生新的思想和观点。它也让我认识了基础的真人相:基础应包括能力意识、清晰的价值观、积极的自我意识、创新的能力和开放的视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充满着对学生的关怀,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充满着对“完人”的渴望。
扭转教师的教学理念,改造教师的教学世界观,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族的未来负责的精神。但是,理论的指引不能代替教学世界的行动。在现实、简单的教学生活中,大家有心、无心地都在运用着讲授法,而不是在运用所谓的对话法。讲授法的客观市场,决定着它的合理性,也意味着它掌握了一定的教与学的规律。我个人认为,讲授法最为成功的地方,就是通过备课,提挈教师对所授知识的二度消化,帮助教师从有形的知识穿越到无形的知识,提高了教师监控课堂生成的力度,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流程的目的。
我们知道,讲授法一直是“多灾多难”的,从它问世以来(国外17世纪、我国19世纪后期),直至今天,每当有什么新的教学法产生,就对它进行批评、谴责。关于它的争论,从来没有终止过,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历史上的讲授法的确曾存在过严重的缺陷和过失,如我们经常提到的“注入式”、“填鸭式”、“满堂灌”等。它们的课堂教学流程,是单线牵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项信息传递。
从经验主义出发,我们可以反过来,数一数讲授法的优点。平时课堂上,我们运用较多的:(1)讲解式,是教师运用阐释、说明、分析、论证和概括等手段,向学生宣讲知识内容。它是所有教学方法的源头,是万法之法。(2)讲述法,是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述、描绘和概述所要将的知识内容。据我考证,此法可能来自于过去的瓦坊酒肆里的说书人。最大的优点是能有声有色地讲述人、物、事、理,在教学之中,能穿插使用某些政、文、史、音、美等百科知识。依仗着这些优点,一些优秀的教师就硕果累累了。如钱梦龙高标两个“主导”,魏书生力促“自学”,于漪到处播撒“情感”等。把这些优秀的教师经验积累并概括,即今天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结果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的三结合。结合在教,结合在学,结合在平时的生活中。
如此看来,我们非常熟悉的讲授法,我们其实以前没有找到它的最佳模式。今天,我们掌握了它的形态,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让它动态化。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流程里,时刻围绕“知识与能力、结果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的主轴转,优化或转化大量不必要的陈述,照顾到不同学生所具备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理解力、想象力,穿过“有形”的语言形式,体会文本的“无形”的内容意义,进而提高语文智能。
立足自己的教育传统,兼收并蓄,发展中国自己的课程论,才是当前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个有着强大教育的民族,不可能被对手消灭。
0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