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一位农村教师的博客写作

作者:潘军强 来源:JXJY 点击:28673

 


    

    我出生于浙江临安的一个偏远山村,在僻静的兔子岭下度过我的童年和少年,正当我迈着青春的步履,对未来放飞美好幻想之时,经济、生活等等的压力成为了学习了重负,我开始在一家乡镇企业打工。

    在此期间,我选择了没有围墙的大学——自学考试,我走过了人生中最宝贵,最难忘的一段历程。

    “你真是十年磨一剑啊!”,当我听到一位朋友如此评说时,我真不知道这是命运的安排还是命运的抗争。

    我知道我无法左右命运就像我无法选择我的出身一样,但我知道可以通过对命运的抗争来改变命运,哪怕这种改变是微小的,哪怕这种改变是终其一身也难以突破,但我不应该放弃努力。

    儿时,我仰望天空,有多少纯真美好的梦想在我心头涌现,等待我去追寻,然后梦想毕竟是梦想,生活毕竟是生活。

    后来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应该说这并非是我儿时的理想,但却成了我现在热爱的工作,更重要是我已经在这份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找到非凡的快乐,体验着人生的幸福。

    为了记录对教育的思考和人生的体验,我开始学习写作,应该说对于写作,我是本没有兴趣的,没有兴趣是缘于我对写作的恐惧,恐惧是因为我对写作缺乏信心,有写的欲望,但却没有写的实践,也就没有驾驽写作的能力,长此以往,恐惧心理越重。

    在此我得感谢使我走上写作之路的引路人和启蒙者,是他们为我指明了写作的风格和坚守的方向,让我不断走出恐惧,走出阴霾,找回勇气,赢得自信。

    通过写作,我懂得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我的文章第一次在报刊上发表时,我简直就像个孩子似的欣喜若狂。后来,学会了打字,买了电脑,开设了个人的博客,随着文章的不断上传和点击数量的增长,博客博客的影响力也在与日俱增。

    教育部继教网教师博客之星、长三角十大博客、临安新闻网年度十佳博文等荣誉的获得,进一步提升了我写作的信心。

    我把博客当作精神的家园和交流的平台,我把写作当作思想的行走和灵魂的探照。

    有一次因为腰椎急性扭伤,我被迫停止了一段时间的写作,这段时间也成了我最痛苦最无助的时光。

    人是不能停止呼吸的,我是不能停止思考的。

    人应该有自知之明,我知道我的长处和弱点在哪里,我知道写作不是我的特长,我的特长并不在于写作,我知道我的文章缺乏文采,缺乏文化的底蕴。如果说我的文章还有一点特色的话,我只能说这是我真实情感和独立思想的流露。

    我认为文章的厚度和硬度来源于作者的思想和情怀,如果作者缺乏一种最起码的道德底线的认知和对人类普世价值的共识,也就无法让作品经受时间的考验和良知的端量。

    这样的作品存在还有多大价值和意义?

    今年五月的汶川地震,让我的心疼痛难忍, 我几乎没有写过任何相关的文章,我觉得我的任何的文字都是那么苍白无力。

    我觉得他们承载的苦难便是我自己的苦难,他们承载的疼痛便是我自己的疼痛。

    因为有爱才感觉到疼痛;因为刻骨的疼痛,才会产生更强烈的爱。

    我觉得面对这样的灾难是对人性最巨大、最透彻的考验。

    然后,在这样的时刻,我们听到,看到了什么?一位堂堂省作协副主席竟写出了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鬼诗,让世人叹为观止!

    难怪一网友这样评论道:“我见过强奸民意的,但从来没有见过要强奸鬼意的。”

    呜呼,这究竟是怎样的悲哀!无独有偶,文化大师余秋雨不也写了一篇博文,结果引来网上骂声一片?余秋雨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余秋雨是以一种积极投身现实的方式在巧妙地逃避着现实。余秋雨的文化姿态的确显示出他有这超凡的世俗理性和生存智慧,这使他获得了巨大的世俗成功,但也妨碍了他在学术和艺术上创造出更高价值,而正是这种“超凡的世俗理性和生存智慧”,导致了中国文人普遍的“软骨症”。

    好的作品并不在乎数量,因为在浮泛、猥琐和轻佻的当代文化氛围中,我们需要的是一读,再也不得不去思考,再也无法遗忘的作品。

    我想我们的写作流泻出来的不仅是墨水,不仅是文学,而是一种沉甸甸的疼痛和无比酸楚的眼泪。

    在作品中,我们要用狂飙般的想象力和非凡的语言去守护人的良知,文学的尊严,如果作者内心没有大悲悯何来大写作?他何以承受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坐在电脑前,面对这个虚拟的网络世界,我该怎样去表达自我?

    我愿意真诚坦率地描写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精神历程,大胆的暴露自己,不因自己内心某些东西是幼稚、自私就将其掩饰掉,我愿意面对这份自我的真实,真实的表现自我,表现真实的自我。

    我不愿意随身附和、人云亦云,没有人去证明“太阳从东方升起”这类常识。但是,认识了常识并且说出常识,与认识常识而不说出常识是有区别的,两者区别不在于说与不说,而在于人格境界和精神自由上有天壤之别。

    一种真正的写作,是一种借天上圣光来照耀地上的卑俗、污浊与糜烂的写作,这样的写作是精神的呼吸、是灵魂的寻找、是生命的呢喃。

    我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写作者。

更新:2008-08-03 05:25:06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