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观察:教师的当家功夫

作者:曹妮妮 王甘 来源:北京小橡树幼儿园 点击:7981

 

 

编者按:

 

  无论在什么场合,天真活泼的儿童总是能吸引所有人的目光,让你情不自禁地观察他们的喜怒哀乐、一举一动。

  观察,是开启儿童心灵之门的钥匙,是了解孩子性格特点和内心需求的重要手段。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课程改革强调,应尊重孩子,促进每个孩子富有个性地发展。而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观察正是教师用以搜集儿童资料、分析教育方法,从而有效地改进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因此,观察能力是教师必备的专业化素质之一,也是区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教师必须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掌握有效的观察方式,才能成功地担负起孩子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重任。

别让观察流于形式

 

 

  在我们幼儿园,前几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个班里,几个孩子使用剪刀不是很自如。老师观察到这个情况,就在教室的美劳角投放了一些剪贴材料,在颜色柔和的纸上,老师分别画了桃心、花瓣等孩子们比较喜欢的形状,孩子可以剪下来,在另一张颜色对比的底纸上进行拼、贴、画等。放置的第一天,才过了十来分钟,这些材料就被使用一空。原来,几名使用剪刀很熟练的小朋友发现了这些他们喜欢的颜色与图形,于是“先下手为强”。等那几位使用剪刀还不熟练、需要练习的小朋友来到美劳角时,材料盘里已经空空如也了。

  于是,一位老师提出,应该每次专门准备一些材料发给需要进行练习的小朋友。另一位老师提出,是不是我们准备的材料在难易程度上不够丰富呢?我们可以进一步观察尝试,设计不同的难度。比如针对已能熟练使用剪刀的小朋友,在图形的复杂度、轮廓线条低凹处的深浅度、同一张纸上图形分布的密集度、是否含有镂空成分等方面,可以加大一点难度;还不能熟练使用剪刀的小朋友,可以选择难度较小的材料。通过运用不同的材料,帮助各个发展阶段的儿童得到能力上的提升。

  上面的例子里,老师观察到了孩子运用剪刀的状况,设计了相应的活动。在实施中又发现了新的情况,需要进一步观察和进行设计。其实,在我们与幼儿的共同成长中,每位教师和家长随时都在经历着这样的过程:观察、分析、制订活动计划、实施、再观察、再分析……这个过程循环向前,没有终止,每一次循环都有新的元素被包含在其中。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设计符合儿童个体需要的适宜活动,但如何做到符合与适宜呢?

  在《观察:走近儿童的世界》一书中,作者带领我们一点一点拨开迷雾,一条充满理性的观察与行动之道逐渐呈现在我们面前:确定目的与目标,选择观察方法、背景资料、观察者姓名、观察时间、儿童姓名、年龄,每一事件的具体日期和时间、场景、事件过程、结论(与理论进行结合)、我们将要做什么---这是文中以范例的方式给出的取样观察的大致结构。一眼看过去,好像很抽象,但对实践很有指导意义。比如:观察一名5个月零3周的婴儿与看护人的互动情况时,要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手势以及双方交流的频率。另外,选择哪个时间段对儿童进行观察很重要,比如婴幼儿精力充沛时和劳累时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观察者本人的位置以及行动也可能影响婴幼儿的表现。作者的描述使我们意识到,观察儿童时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作者比较详尽地介绍了每一种观察方法的优缺点,大多有例子帮助理解,这为多数非心理专业的幼教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为了帮助我们在观察之后进行比较有效的分析,书中提供了一些著名教育流派的研究结果和儿童的发展常模以作参照。可贵的是,作者同样强调儿童的个体独特性,强调各种理论是为了帮助观察者更好地了解儿童,为儿童提供适宜帮助,观察与实践不应为某种理论而展开。这与我们国家在新幼儿教育纲要中要求的对幼儿权利的尊重、对幼儿个体差异的关注、对不同幼儿在不同发展水平上的促进等内容是相一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以对儿童的观察为基础来帮助儿童发展,是一个需要全社会认同的观念,而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的事。而且,要把这个观念付诸实践,需要大量的资源保障,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念层面。比如,要保证教师能够有时间观察幼儿,那么幼儿园的师生比必须达到一定标准。如果班里幼儿很多,而教师不够,那么教师首要的任务是保证孩子的安全,观察儿童则难以实现。如果没有时间、资源上的保障,即使幼儿园要求教师写观察笔记,也很可能流于形式。

  在资源有限时,观察儿童好像是奢谈。可是,当拥有一定资源时,什么应该放在首位则是值得我们考虑的。对一个幼儿园来说,有限的资源,可以放到装修上,让家长感觉幼儿园很高档;也可以放到师生配比上,提高师生比,使教师有时间、有精力去观察儿童,以此为指导来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前一种做法看得见、摸得着,后一种做法如果不是业内人士,就未必会十分在意。因此,从幼儿园的角度作出这样的决策,需要明白观察的重要意义,需要充分认识到观察对帮助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教育报》2008年7月17日第6版

更新:2008-07-18 03:51:3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