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自信——健全人格的基石
自尊心是人们要求社会和集体对自己力量信任和对自己人格尊重的一种感情,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学困生也不例外。在学困生中,由于得不到信任、尊重,遭受讽刺而觉得丢人、难受,甚至感情上发生剧变,行为上作出反逆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
学困生的自尊心,往往以曲折或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表面看,他们缺乏上进心、荣誉感,但心灵深处却希望在同学与教师的心目中得到应有的地。然而,这种希望往往较难实现。于是,他们心理上的自尊与得不到尊重之间的矛盾便产生了。其表现有如下特点:一是多疑害怕。他们由于较少得到老师、同学的尊重,一般都比较敏感、存戒心,处处留意周围人们的言行,细心观察老师、同学对自己的态度,生怕招来不是,恐惧畏缩。二是隐蔽性。学困生心灵深处往往隐藏着难以名状的痛苦,想变好,但又怕老师、同学们不相信自己,所以常常暗下决心,却没有勇气把自己的决心表达出来。三是不稳定性。当他们有了进步受到好评时,就积极要求上进;当犯了错误遭到冷遇时表现为自卑,丧失信心;如果他们的错误得到谅解,又能恢复自信,重新振作。当我们把握了学困生自尊心的这些特点以后,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他们的班主任,就应该针对这些特点,遵循教育规律,采取适当措施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第一,爱学困生。教师的热爱是学生进步向上的动力,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育人不爱人,无以谈育人。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很容易引起老师关注,容易与老师建立起一种亲密的关系,发展成师生间的友谊,而那些更需要爱,更需要鼓励的学困生,却容易被老师忽视、冷落,这就容易使他们感到失望、难以自拔,因而失去信心。
爱,应该成为教育学困生的主旋律。我抱着一颗爱心,相信每个儿童都能成为优秀的人,给他们关心、同情、信任、尊重,从而转化了不少学困生。我班的小淇同学,是个天生胆小的小姑娘,对新知识接受慢,学习方法不灵活。好多次我和她妈妈谈起她的学习情况,她妈妈总会不好意思的说:“老师,我都不好意思见你,我姑娘太笨了,怎么辅导都转不过来弯,气得我对她都没信心了。”我看到家长满脸的无奈。可是看到小淇在面前,同样一脸的无奈,我想找家长诉苦的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我开始夸小淇,夸她的懂事,夸她的热情,夸她的进步,同时肯定进步是一个过程,给她一点时间。从那次以后,我尽量给她机会得到赞扬,信心渐渐回到了她的身上,对学习也渐渐有了信心。我认为,孩子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比什么都重要。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以自己赤诚的爱去温暖学困生的心,才有可能激发起其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其向好的方面转化。当然,教师的爱是理智的爱,是与严格要求紧密结合的爱,是爱的感情与科学育人的方法的和谐统一。
第二,认真挖掘,及时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在平常的工作中,我注意发扬学困生的闪光之处,使之振奋精神,增强信心,鼓起上进的勇气。我班的小壬同学,贪玩好动,成绩不理想。几乎所有的课堂违纪,课外违纪都有他。小壬在班中几乎就是“差差生”的代言人。可他个头较高,力气大,打扫卫生时非常卖力。哟,这不是他热爱劳动的好品质吗?我心中暗喜,我以“互找闪光点”为主题让大家讨论,果然有学生指出了他的优点,小壬高兴极了。我因势利导,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收尾,使他建立了自信,我及时再次肯定了小壬的优点,婉言指出他要在学习上下功夫那就更好了,果然有效,在课堂上他比从前守纪多了。
第三,扶植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愿望。要促进小学生品德和智力的发展,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以及由此萌发出来的学习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没有认识的欲望,实质上就没有智育,也不可能有其它方面的教育。
学困生的学习愿望绝不是靠考试分数压出来的,考分能否发挥其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如果运用不当,就有可能变成摧残学生学习自信心,使学生望而生畏的东西。那么,怎样扶植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愿望呢?多年的实践告诉我:应珍惜学困生最初的学习愿望,巧妙地利用知识固有的魅力,引起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每天都学到新东西,体验到在学习中取得成绩的乐趣。我常以关心、爱护的态度,真诚地帮助学困生认识自己,分析问题,使之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懂得从何下手,迎头赶上,从而转化了不少学困生。
第四,理解、尊重、信任学困生。学困生的起点比较差,缺点毛病比较多,要赶上同学们并不容易,在工作中,我相信他们,为他们进步铺路,为他们的成功创造必要的条件,让他们有发挥特长的场所,有发表见解和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让他们在各种活动和成功中得到喜悦,获取继续上进的精神力量。运动会是“淘小子”型学困生重拾自信的平台。小郭同学就是例子,一向不守纪律的他因常被老师、值周生“提醒”,无形中给自己带了一顶“我不是乖孩子”的帽子。一次小型运动会让小郭脱颖而出。我也因势利导,放大他的“光环”,男孩女孩都开始对他另眼看待。也许是“名人”效应吧,他也自律了许多,总不好意思“名人”也不写作业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对它“要小心得象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一样。教育转变学困生,每位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抓住时机,抓住点滴,从现在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