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教师是人类精神的守望者

作者:韦清 来源:摘自:《中国教育报》 点击:1710

 

“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诸如此类的赞誉虽然不太确切,但至少说明教师的奉献精神是值得赞叹的。《教师就是教师》(6月19日“教师书房”版)的作者邓晓红老师理性地提出:教师应“通过不断地学习让自己成为一个专业人士,而不是在成堆的比喻中获得职业的满足感。”因而,教师不能停留在春蚕、蜡烛的层面,而应更多地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做新型的教师,创设平等、尊重、民主、合作的教育氛围,帮助每一个孩子更好地成长。

笔者也有多年的从教经历,但从未因为自己是一名教师而沾沾自喜、自视优越。相反,我一直感觉有很大的压力,因而努力再努力,学习再学习,唯恐因为教不好学生而落下骂名;唯恐耽误了学生而被家长指责,被同事笑话;唯恐学生安全出现闪失而无法向家长交代……

当了教师,其实就意味着你把整个身心交给教育了,不为别的,就是想把工作干好。虽然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有诸多不顺心的事情,甚至也有动怒的时候,但是一进入教室,一见到学生,个人的恩怨烦恼就全蒸发掉了。帮学生解决一个个棘手的问题,看着学生的点滴进步,内心的喜悦是难以形容的---这就是教师!

用时髦的观点来看,是应该“从一个更高的层面去定位教师的作用”,让教师接触一些教育前沿的学问与理念,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以更好地适应外界形势和学生心理的变化。但是从本质上看,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相对于其他行业,相对于社会大潮,教育也许永远是“滞后”的,但从中我们看到的却是真善美的传承和传播。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又是一种坚守---为人类守护一块精神高地。

教育需要回归传统,这已经成为当代教育家的共识。孔子是两千多年前的教师,他的课堂是开放和民主的,师生之间可以相互提问,传授知识也不拘形式,路边、田间皆可作为课堂。他说“教学相长”,“三人行必有我师”……正是如此开放和民主的教育才造就了三千弟子和七十二圣贤,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孔子究竟是现代的还是传统的?

笔者认为,现代意识是超越时空的,并不是所有现代或未来的东西都优于传统。所以,不要动不动就拿“现代”唬人,掌握了先进技术的教师,如果依然独断、专行,热衷于“一言堂”,那他实际上与“现代”无缘。

 

更新:2008-07-03 05:43:46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