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良好的人格来照亮学生的心灵
“人在人格下,犹如花在颜色中,人的人格使人的行为有了特色。”一个教师有什么样的人格,他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就会有什么样的人格形象。教师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教师良好的人格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成为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条件。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能用正确的价值观定位自己的角色,工作态度,找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用良好的人格来照亮学生的心灵。
我17岁那年踏上工作岗位,至今19个春秋了,回头看自己走过的历程,真是有笑有泪,有花有果,多年的教育实践,让我也悟出了一些为人师的道理。
第一, 教师应有积极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心,无私利的爱心。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我从小就形成了比较内向的性格,办事谨慎,自尊心特强,富有同情心。我懂得穷人家的孩子的苦处,更懂得穷人家父母的艰辛。自从我参加工作的那天起,我就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家长,也珍惜这份光荣的工作,每学期我都能积极主动的接受学校安排的工作,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出色的完成工作。我的信念是:急家长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安心。初中刚毕业的顿刘星同学,跟随我3年,他家地处偏远,家境贫寒,父母为人忠厚老实。他刚进初中时,他的母亲被一骗子骗走了,家里剩下怪可怜的父亲和智力低下的哥哥,又加上顿同学的生活自理能力特差,一周的零用钱仅一天就全部花光,我为他管理了3年的零用钱,经常采取奖励措施设法让他学会花零用钱。他的卫生习惯也很差,我经常把他叫到自己寝室督促他洗澡,给他一些换洗的衣服。三年来,我从未间断过,从未放弃过。毕业那天,他硬拉着我照张合影,我已经很满足了,他的父亲逢人对人讲:若不是陈老师,我的星子读不了。19年如一日,我的教育教学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认可。2006,2007,2008年我连续被评为“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
第二,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战胜困难的信心。
良好的意志品质,会促进一个人认识能力的发展,可以增强人们控制和克服各种消极情绪对人的干扰,使情绪服从于理智的认识。很多人认为教师职业是一项非常稳定的工作,风不吹,雨不淋的,并且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但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一些人不安于现状,跳槽,下海,有时遇上一点小挫折就怨天尤人。19年的考验,我可以自豪的说我在意志品质方面具有自觉性,坚韧性,有自制力。我11岁那年上初中,背足半个月的粮食小菜,走二三十里路到厚浪沱中学学习,17岁那年师范毕业,我被分配到离家三十多里的偏远的古坪小学任教。现在看来,这些对我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它磨炼了我的意志,增强了我战胜困难的信心。如今,条件好了,学校管理充满了人文关怀,充满了温暖和谐,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还有什么理由不上进工作呢?
第三, 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情绪调节与控制能力。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们都会有高兴,有悲哀,有兴奋,有沮丧。人生就是在情绪的波动中度过的。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以情感人,因此对教师的情感情绪有着较高的要求,遇事要能保持沉着冷静。记得刚参加工作那几年,也许由于孩子气,也许受“师道尊严”的影响,容易与学生江湖到底,没完没了的。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丰富,遇事冷静多了,去年,我写过一个案例《遭遇学生顶撞,不妨退让三分》获三教征文奖。19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教师应具有博大的宽容之心,善待每一个身边的每一个人。
第四, 教师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教师的观察力是洞察学生内心世界的变化与个性特征,发挥教育机智,因材施教的先决条件。敏锐的观察力是教师最重要的心理品质,它使教师及时预见到某些正要发生而尚未出现的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来影响教育的进程,既促使积极现象的发生与发展,又避免消极现象的蔓延。学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只有从细小的变化中及时抓住教育的契机,才能更好的工作。我担任班主任已连续8年了,班上从未发生过重大失误,这与我细心的工作是分不开的。比如中考前夕,每天下晚自习后,我都要到教室楼梯口观察哪些同学最后下楼,经过观察,我发现有两个同学几次都拖在最后,而且还边走边嘀咕什么,我从别个同学口中了解到:关于一个MP3。后经查实,他们弄坏了别个班同学的MP3,为赔偿的事争执不休,并商议如何对付别人约定的打群架。我由于及时处理,找他们谈话,一场即将发生的“血雨腥风”平息了。在日常管理中,只要我们都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工作,就不会视而不见,视而不管。
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我并不完美。学校每期开展教师问卷调查,我的课堂被评为“最能学到知识的课堂”学生对我的工作责任心给予了肯定,但离他们最喜欢的老师标准还有一定距离。在今后的教育生活实践中,我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把握自己,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面对现实带来的挫折和压力,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