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人的差距在于业余时间

作者:冯金平 来源:XSK 点击:3548

 
 
最近读了两份资料,推荐给大家,共同分享。

      材料一:

      2000年8月20日《新华周末》报道,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琪延博士带领他的课题组对全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时间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我国城市居民一周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为5小时1分,个人生活必需时间10小时42分,家务劳动时间2小时21分,闲暇时间6小时6分。四类活动时间分别占总时间的21%、44%、10%、25%。每一天,城市人就是这样度过。10年来,人的闲暇时间增加了69分钟,闲暇时间占人生命的1/3。而我国居民在电视机前每天是3小时38分,打发掉自己一半的闲暇时光。日本、美国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分别为1小时37分和2小时14分。
     调查结果还显示,本科以上高学历者的终生工作时间是低学历者的4倍,平均收入是其7倍以上。学历越高,越重视终生学习,平均日学习时间为61分钟。

      材料二:

      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数字英雄”的搜狐总裁张朝阳博士说:“我就是平凡人,我没有发现自己与别人有什么大的不同。如果说有不同,那就是我每天平均除了7个小时睡觉外,其他时间都在工作”。
    据说,成功地研究了第三种血细胞(现称血小板)及其他成就的加拿大医学教育家奥斯勒,为了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读书,他为自己定下一个制度,睡觉之前必须读15分钟的书。不管忙碌到多晚进卧室,就是清晨两三点钟,他也一定要读15分钟的书才入睡。这个制度他整整坚持了半个世纪之久,共读了8235万字、1098本书,业余读书竟然使医学专家变成了文学研究家。奥斯勒赋予业余时间以生命的神奇。

     年轻的山东高级教师、全国赛课屡次获特等奖的史建筑老师讲:“我近乎苛刻地规定着自己每天业余时间的阅读和写作量,起初极不适应,自己的正常工作、家庭生活经常和业余读书打架,但后来竟磨合得非常默契,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单是2005上半年就读完了季羡林、冯友兰、李泽厚、周国平、沈致远、朱永新、肖川、海德格尔等人的十几本书。人都是有惰性的,关键就看你怎么克服它。”

      看了两则材料感触很深,觉得非常有道理。由此,使我想到世界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工作时间主要靠他律,业余时间主要靠自律,应该说,“人之间的差距在于业余时间”是很有道理的。

      业余时间可以使一个人找到事业的成功,也可以使一个人失去生命存活的价值和意义。

更新:2008-06-13 06:10:39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