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江苏宝应学习新教育实验心得体会
5月10日,我们中心校组织一行14人赴江苏宝应参加新教育学校5月份的教育开放周学习活动,使我受益匪浅。这次活动,我们一共在新教育学校参加了4天的教学活动,接触了新教育理念和教师的管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有效教学框架、书香校园和师生共读等方面的教育新模式、新思想,为我们勾画了美好的教育理想,我感受到了制约我们教育发展根本症结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下面就自己的感受谈谈这次学习的体会:
一、教师专业发展是提升教师教育理念的前提
新教育学校的理念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在几天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这所学校的教师工作热情特别高,都充满了活力和激情。何谓“激情”? 俄国大诗人莱蒙托夫:“激情由最初的意识形成,它是心灵的青春”。激情是工作的动力,它能够创造不凡的业绩。在新教育学校,不论是教学研讨还是教学观摩,不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一般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和参与都非常让我们震撼。他们不管是执教还是议课,都显示出极其敬业的精神风貌。对每位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都是极其尖锐、专业的辨析,甚至在某一个问题上各抒己见、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尽管我们这次是冲着朱永新教授的名气而来的,但是作为朱教授所创办的实验学校的参与者,同样让我们感受到了是和大师在对话,和名家在交流。这里的教师都很年轻,他们都把教育作为追求自己学术成就来执着地努力着。他们认为我们的有效课堂是为了每一堂课都成为优质课(而非公开课或者赛讲课);为了每一位教师的成功(而非参赛教师的成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成功(而非参赛的学生或者尖子生)。目标定位不同,课堂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同,正如干国祥校长说的: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是 “用教材教”,而不是在 “教教材”。服!
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需要
学生学习知识、学习生活的主要阵地是课堂。课堂生活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生活的质量和学校教育的成败。因此,构建理想课堂应该是所有学校共同的、永恒的追求。但理想课堂源于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干国祥校长在他给我们讲的一节古诗为《游园不值》一文时,通过讲解古诗中的“符码” 、“文眼”,使我们听课老师都感受到中国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如何讲古诗,如何理解古诗。那一课,我认为其实是给我们上的!他的古文学水平实在让每一位听课老师佩服。如果他没有刻苦学习、阅读唐诗宋词、古汉语言文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是不可能把一首短短的28个字符的诗文让我们陶醉。
又如主要负责阅读教学研究的马玲老师在给我们介绍师生共读、晨诵午读暮省、儿童读写绘教学模式以及公开课时就显示出了极其深厚的童话阅读功底!她对每篇绘本的理解是非常透彻的,正如她给我们讲的,你要给孩子们讲懂这个绘本故事,你必须要读懂这个故事!不论是国外的童话故事,还是我们教材中的现代体诗文,她都讲得声情并茂、如痴如醉,让我们听课老师仿佛回到了有趣的童年。
三、教师专业发展也是学校管理需要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人,为了人的一切。这里的“人”,不仅仅指学生,也包括教师、家长和学校领导。
在新教育学校,他们提倡的管理模式是“底线+榜样”。所谓“底线”,就是学校对教师的最低要求,教师的教学生活不能违背学校管理的各项要求,提倡用制度去教育人、管理人;所谓“榜样”,就是有形或无形的楷模,他们通过大力表扬在教育教学、教科研等方面比较优秀的人或事,从而带动其他教师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对于个别不思进取的教师从来不提出批评,让他们在这个氛围中自己去努力。
通过这次学习,我认为我们应强调和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以前我们也通过“走出去”或者 “请进来”的方式学习了很多有效的、优秀的教学模式,都没有很好的坚持和运用,关键在于理解不了、吸收不了人家的好方法、好模式,更谈不上运用了。就是自己搞教学研究,也都只停留在形式上,到头来都是半途而废、胎死腹中。有这种“吃不上葡萄就说是酸的”心态就是我们各项教学改革难以有效开展的主要矛盾,归根结地在于我们的教师专业水平不高。我们通过这次学习,认为今后要加大教师的专业阅读、写好教学随笔、教育随笔,在学习中提高、在工作中提高、在反思中提高,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一孔之见,敬请各位批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