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师职业当成一门艺术
当时间的脚步迈进2008年时,我也不由然在心中生出弹指一挥间的沧桑感。不经意间,我已在教师这个职业上耕耘了十二年。十二年前,我满怀激情意气风发,想着要在三尺讲台挥洒青春和智慧;十二年中,我以务实勤勉的态度经营着我热爱的职业;而十二年后的今天,当我静下心来,回首从教经历,我最大的感悟是:教书是一门艺术,三尺讲台是一个无限大的舞台,只要我们用心去追求去经营,教师确实是天底下最神圣、最富挑战也是最有乐趣的职业。从教十二年,我不敢说我已经是一个富有经验的、成熟的老师,但我能问心无愧地说我是一个尽心尽力的老师。我由衷的喜欢我的职业并愿意接受这一职业的一切挑战。在这里,我想把我从教十二年的感悟和同行们分享。
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一种享受。所以,有一份自己钟爱的职业,工作已不再是单纯的工作和谋生的手段,工作着同时也是享受着。我很庆幸我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所以,整整十二年,呆在同一个地方、同一所学校,我没有丝毫的厌倦感。从教以来的一幕幕往事在脑海中划过,似乎发生在昨天。如果不是铺天盖地的新年祝福一再提醒我已迈入2008年,我真不敢想我在贫困的粤北山区的某所中学一呆就是十二年,而且无怨无悔并且仍然豪情万丈。作为教师,我想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虽然我们一再强调职业道德,但单纯的道德感难以支撑我们心底持久的对工作的热情,至多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而已。而教书是一项需要用心去做的工作,也是一项难以用工作量去计量的工作。没有内心对这项工作的喜爱,凭着职业道德,我们可以完成的只是那些量化的教学任务,比如批改若干次作业,备若干节课等。没有心灵的参与,上课、备课都只是机械的作为,不管构思何其巧妙、设计如何严谨,其效果总是不尽人意。有心理学家通过调查表明,一个老师微笑着走进课室,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提高百分之二十五以上。这不是无稽之谈。试想,当一个老师带着和善的微笑、步履从容地走向课室,学生内心里会得到肯定和鼓励,然后他们会在老师淡定从容的表情中安静下来,进入角色。一个老师如果没有对工作和学生的热爱,他能发自内心的微笑吗?显然不能。而一个表情生硬或面无表情的老师的讲课,能有多大的感染力呢?由此可见,爱心和热情在教师这个职业中显得如此重要。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一堆产品,而是一个个活生生、有灵性的人,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关键就在于心的沟通和交流。我想,对职业的热爱可以说是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条件。因为热爱可以激发一个人无限的潜能和创造力,让人置身于一项也许艰辛无比的工作而无怨无悔乐在其中。
热爱从事的职业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但干好工作光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三尺讲台其实也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舞台。试想想,我们耕耘在小小讲台,而讲台下的学生换了一拨又一拨,通过这小小讲台,我们传道、授业、解惑,为讲台下的学生指点迷津,引路导航,而这些学生承载着我们的希望和理想飞向更高更远的社会大舞台。激扬文字、传承文明,谁能说这不是千秋不朽的丰功伟绩?谁能说三尺讲台不是大舞台?
既然教师的使命如此崇高而神圣,所以我们更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把教师这个职业当成一门艺术来经营、来钻研、来追求。现代教育特别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怎样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是一门艺术。就像一出节目,怎样把现场气氛搞活搞热烈,怎样和观众互动起来,怎样才能感染观众并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看主持人的功夫。我个人认为,上一堂课其实就是主持一档节目,既要讲究实用性,又有追求艺术性,老师就是那主持人,起着抛砖引玉、穿针引线的作用。要把满课室学生的眼球吸引过来,做老师的首先要形象清爽,不必花枝招展光彩夺目,但起码得穿着干净整洁、大方得体。我经常看到有些老师不修边幅,还自诩为有个性。其实这种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是要大打折扣的。我们总是强调言传身教的重要性。老师的言行举止时时刻刻于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所以作为一个老师得注重细节,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平时多看书阅报,加强修养和塑造。只有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我们才会举手投足中透出优雅和从容,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一种气定神闲的淡然和可亲可敬的魅力。试想想,当一个面带微笑、装扮得体的人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能不感到心情愉悦吗?当然除了形象外,我们还得有内才。狭义的内才是要有较深的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诸如表达流畅、普通话标准、声音悦耳、教学严谨,语言有趣,处事灵活等等,而广义的内才则是老师必须是一个杂家、一个博学者,什么都略知一二。包括当今时政要事、热点焦点、乃至体育艺术等。只有既专又博的老师才能让学生折服。从这点来说,教师其实是一门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的职业,所以从事这门职业对教师本人来说也是一种人生的挑战。因为只有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才能胜任社会的需要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对老师的要求也在改变。过去学生心目中的老师是严肃可敬,只要学问深就是好老师;而现在的学生要求老师看上去悦目,说起话来风趣,交起心来有认同感,既要可敬、更要可亲、甚至可爱。做老师的,必须是全才、通才,不但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还要会处世会做人。没有一定的修养和道行,没有不断学习和创新的意识和行动,还真不能做个让学生折服的老师。所以做个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也可以说是时代对老师提出的要求。如果一个老师固守着大学时所学的陈旧的知识,在课堂上板着孔老夫子般严肃的面孔,做着炒冷饭的营生,我想那一定是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说不定哪一天被学生要求下课了呢。
现在不少学校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中青年老师较受学生欢迎,而老教师受冷落。与以往老教师因为教龄长、教学经验丰富而备受推崇形成对比。究其原因,并不是老教师的优势丧失了,而是现在的学生对老师的要求变了。他们喜欢有朝气、有活力、能与他们打成一片的老师。而很多年长的老师深受师道尊严的影响,放不下老师的架子,也不习惯于揣摩学生的心理、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或者是因为年龄的差距,师生之间存在代沟。其实,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老师就是艺术家。而我认为艺术家最可贵的品质是不断创新,永葆一颗年轻的心。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一些老艺术家,满头银丝满脸皱纹,然而他们精神矍铄,衣着艳丽,脸上的笑容宛如盛开的菊花,一见到他们,我们唯一的感慨是青春原来与年龄无关。作为老师,从事着教育引导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职业,我想年轻的心态是很重要的。不管是二十岁还是五十岁,只要内心充溢着热情、心中有梦,那我们的心就永远是年轻的,所以年长不是劣势。我们身边也有一些有童心的老教师,教过家长和学生两代人,经验老道、风趣幽默;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都可谓德高望重,让人肃然起敬,我想这其实也是老教师的人格魅力所在吧。当我们把教师这个职业当成艺术来追求时,我想,没有年老的老师,只有心老的老师。而老师的心是不容易老的。因为我们每天和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相处。这也是教师这个职业的收获吧。
十二年的时间仿佛弹指一挥间。从教十二年的感悟却是如此深刻而清晰:始终热爱着教师这个职业,不断学习、提升自我,永葆年轻心态。这是体会,亦是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