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上课带手机吗?
无论是您的学生向您讨教,还是领导或同仁与您理论,抑或是见到这样的发问,我都相信您一定会觉得幼稚或无聊——我带手机怎么了?!
其实,老师们把手机带入课堂,原因无外有三。一则,习惯而已,不随身携带会空落落的;二则,唯恐亲戚朋友有事,联系不上可惜;三则,家中的确有事,工作特点所限,不便请假,只好用电话联系。于是乎,手机堂而皇之地进入了教学圣地(为了不影响学生,大都调成了振动),尽管教师在课堂上出出进进也成了一道风景,但是工作生活两不耽误,也没违反《教育法》,难怪老师们会理直气壮的道,带手机怎么了?!
老师把手机带入了课堂,结果业务外有三。其一,根本就没人找,摆设而已;其二,亲朋好友得到了及时联系,虽然没什么大事,寒暄几句,心里也是热乎乎的;其三,家中有事也帮不上忙,干着急或干脆请假。倘若只是当摆设,不带又何妨?如果只是和朋友闲聊,又何必非得占用上课这45分钟时间呢?如果真的有急事非办不可,请假又怎么了,事后补上就是!令人着实不解。
解决老师把手机带入了课堂,方法也无外乎三点。一则,用规章约束,带了手机就让你闯红灯,罚;二则,用人情感化,令老师觉得带了手机进教室不好意思,不带也罢;三则,真正更新理念,让教师认识到自己时刻是学生的榜样、自己的职责是为受教育者创设学习时空、自己的作用是为学生服务,感觉不能带了。
教师把手机带进了课堂,而不是进入了教学环节。无论是学生在独立思考,还是在合作交流,都需要相对静谧的气氛。如果是苦思冥想之际,老师的电话来了,老师的举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学生,接打电话可能占不了多大一会,学生要想收心可就难了。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表明,聚精会神很不容易做到,但分散注意力就相当简单了。这一点,相信是任何一个教育同仁都不愿意看到的。
老师也是人,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常人。深思熟虑之余,教学设计脱颖而出,但课堂教学情况变化万千,学生各自基础、思维特点又不尽相同,想成就一节满意的课堂成了广大有进取心的教育工作者梦寐以求。时下主张教师多次备课,尽最大可能适应课改形式、顺应学生的发展,从而打造课堂教学新局面。如此重要,如果就被一个或许并不怎么重要的电话打断了,甚而至于乱了阵脚,岂不是罪过?
教师把手机带进了课堂,不当有三。打扰学生思维为其一。扰乱教师教学思路为其二。影响教学秩序为其三。无论是哪一点,责任有谁承担得起呢?我市做过这样的一项学情调查表明,学生反感老师上课带手机的比例局首,既然如此,我们的手机不带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