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课为什么会上得这么顺呢?
日前,一位年轻的教师听了我的课后,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刘老师,你的课为什么就上得这么顺呢?”接着又感叹道:“你们的学生多棒啊!”我听了微微一笑,心里自然明白她讲的意思。她是指我的课条理清晰,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的思维很敏捷,整体素质很高。我对她说:“课上得顺,说来也不难,我还是有些秘诀的。”“什么秘诀?快说!快说!”她一脸的兴奋。我点点头,向她娓娓道来。
要想把课上得顺,首先教材要吃得透。这说的是备课方面的事。对教材的钻研要从宏观及微观两方面进行。宏观上要把握整册教材的编排内容及编排意图,了解各个单元的内容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微观上既要熟悉所教课文的内容及它在本组中的位置,又要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以及突破重难点所要采取的方法。每节课学生应做些什么准备,教师应准备些什么教具或材料,都要考虑周全,做到成竹在胸。在此基础上,写出教学预案。预案不是写得越详越好,而是要做到有的放矢。只要适用的就是好预案。写教学预案时,主要要考虑这几个问题:本课教学目标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要创设什么情境,采取些什么方法?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我要放在哪里?如何围绕这些重点问题展开教学?作为老师,这些问题你要心里有数,这样在实际操作中,不管情况怎么变化,也不致于乱了方寸,始终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学生自然也能跟你的步伐前进了。否则,会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最终弄得晕头转向,教师不知所云,学生更是犯糊涂了。
其次学情要了解得透。这说的是了解学生方面的事。别以为别人的课上得好,是因为这个班上的学生好。其实同一个班的学生,不同的老师上的课感觉会不一样的。有经验的老师在课前是很舍得时间去了解学生的,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由于我是在本班上课,所以我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比较了解。上课时,我会把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分类,哪些内容学生容易掌握,哪些内容对于他们有难度。对于有难度的问题,我都要把大问题化解成学生易接受的小问题,层层引导,化难为易。由于很多问题都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他们只要思考、讨论、探索,一般都能得到解决。这样,就强化了学生的自信心,学习起来也就主动了,更乐于思考探索了,思维也更敏捷了,形成了良好的循环。否则,会出现问题太易,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或者问题太难,让学生产生畏难的心理不敢尝试的现象,影响课堂气氛及教学效果。
当然,要把课上得好,更考验着我们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我们课前所作的种种准备及设想,在实际教学中都会发生变化。灵活的应变能力,才显出一位老师的卓然不群。当学生的回答漫无边际时,我们就要抓紧手中的主线,把学生的思绪始终引向争论的焦点,再去求同存异。当学生的回答与我们预想的大相径庭时,我们也不必慌张,要追问学生这么讲的理由是什么,冷静分析一下,他们讲的是不是有道理,如果有,就给予肯定,切莫以我为标准,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如果讲得不对,就要帮学生一起查找错误的原因,给出正确的信息,让学生心悦诚服……
夕阳已经西斜,落日的余晖给校园镀上一层橘黄色。我们仍坐在草坪上,饶有兴趣地谈着。看着年轻老师那好学的神情,我心中不由自主地涌起一股感动。其实,教学本身就是一门很深奥的课程,我们新老教师都要不断地学习、探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