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的教育鲜活起来
已踏上讲台十几个年头的我,就如1998年美国“全国年度教师”菲利普·比格勒所说,正在变得懒惰,这使得自己的业务水平在最近几年几乎没有任何提高。当真正走近比格勒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这一点,并立志要做一名好老师。
比格勒这位曾经因对教育失望而跳过槽的老师,在找到了教师的真正价值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敬业热情,以及自己深厚扎实的教育教学能力,让学生最终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来。
比格勒认为,做老师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自己所教学科的重要性。而我知道,我身边的老师们几乎没有人重视这个问题,无论是教地理的,还是教历史的,还有我这样教语文的。不懂得自己任教学科对于学生甚至民族国家的重要性,何来热爱?何来忠诚?写到这里,我眼前又浮现出讲台上比格勒老师那难挡的激情,那样的动作和神采实在是一种极高的境界。
不读书头脑就会变钝,自己明明知道这一点,但想到毕业后自己不读书了,深感惭愧的同时却总有一大堆理由:事情太杂乱,没有空闲……而比格勒老师对待学习非常严肃,他把自己视为学习者,“我努力做到每天晚上读书一小时,以此拓宽我的知识基础,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教师”。我也想成为一个更好的老师,但大多只是空想。不学习,也就不愿去接触、尝试新东西。学校里的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我是很少带学生光顾的。严重一点说,因为我的懒惰,学校的资源被浪费了,也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世界著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中国学生丧失了追求学问的兴趣和热情。”想想许多老师在课堂上经常是只进行知识传输,老师本身对这一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已然消失,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又从哪里来?
比格勒老师教的是历史,他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带学生实地考察,搞课题研究,更重要的是搞历史模拟,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学活了历史。克林顿总统在年度教师颁奖仪式上说:“……他的学生不仅学了历史,还亲历了历史……他的学生领悟民主和公民的真义……”比格勒老师就是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令人欣慰的是,我们这里的课改也在凸显这些要求。
比格勒说:“每一天,当教师迈进课堂,他们都对未来的世界施加影响。”教书不是年复一年的重复劳动,从我认识比格勒老师的那一刻起,他就一直深深影响着我。我相信,如果我对待自己的职业如比格勒一样,勤奋、热情、勇于尝试,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让自己的教育鲜活起来。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高密四中;本文转载自《中国教师报》2008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