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感动崤函·十佳人民满意教师”——李润红
我叫李润红,现年30岁,大专学历,中共党员,河南偃师市人。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渑池县洪阳镇小学任教。从教十年来,我扎根基层,一心倾注教育,撰写的教学论文多次在省、市获奖,教学成绩在全镇名列前茅,顺利入选省级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对象。作为基层教学一线的一名平凡女教师,在多年的农村教育生涯中,有过心酸,有过困惑,有过艰辛,也有过坎坷,但收获最多的,还是作为一名教师的欣慰与快乐。
“教书育人是自己的职责,爱岗敬业是自己的本分。”我刚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二年,就担任一个有49名学生班级的班主任。学生这么多,同学们的水平良莠不齐,差生相对较多。但为了“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我始终坚信“我们班没有差生,只有没有被发现的优秀生,只要有爱,他们就有希望”,抱着这个信念,我坚持利用业余时间为成绩相对困难的学生补课,帮助他们赶上班集体。一次,由于过度劳累,我患上了重感冒,但为了不落下学生每一节课,我坚持到教室给学生讲课,课讲到一半,就晕倒在讲台上,全班学生一起呼喊着把我抬到了乡卫生院,围在病床前一直等我醒来。当我醒来,看到学生们那惊恐的眼神,我强打精神笑了笑,轻声说:“孩子们,你们先回去上课吧!”身体稍一恢复,我就又投入到工作岗位上来,许多学生家长含着眼泪来学校看我,让我歇一歇。我笑着说:“为了学生,我受点苦怕什么?只要学生成绩上去,我无论怎样都是值得的”。记得有一年升学考试的前期,由于连日上课复习,我的声带发炎,嗓子失音,疼痛难忍,医生再三叮嘱我一定要在家休息,千万不能再用嗓,想到班里等着我去上课的孩子,我心急如焚。学校安排另外一名教师代我上课,但我在家里坐卧不安,在升学考试的关键时期,我不能撇下他们不管,我必须对孩子们负责。想到这些,我抛弃医生的劝戒,不顾家人的阻止,毅然回到了学校,不能用用嗓,我就用手写,坚持把教学进行到底,始终处在一种忘我的工作状态中。那一年,我所教班级的升学考试成绩在全镇名列前茅,许多学生家长对我竖起了大拇指,称我是“拼命三郎”。但我也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由于声带严重发炎,连续两个月不能张口说话,光中药就吃了几十包。但我心里还是很欣慰,深感对得起学生才是最重要的,荒废了学生,我愧对自己的良心。
作为乡镇基层小学,学生们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但我始终把定期家访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至今。春去秋至,寒来暑往,我几乎走遍了每个所教学生的家。为了随时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我走过羊肠小道,到过田间地头,翻过崎岖山岭,趟过湍急河流。全班40多个学生,谁的家庭有困难,谁的思想有波动,谁的学习怎么样,都牢牢铭刻在我的脑海里。有一次,我发现班里一位同学两天没来上学,心里非常着急。因为我知道该同学母亲病逝,家中还有年迈的爷爷,生活十分艰难。于是,我放下手中的工作,冒雨赶到这位学生家中了解情况。果然,从孩子父亲无奈的话语里,透露出让孩子辍学的想法,并表示无力支付学生上学的费用。得知这些,我心里非常着急,当即告诉孩子家长,困难再大也不能让孩子辍学,经过整整一个下午与家长的长谈,终于说服他让该学生继续上学。临走时,我留下身上仅有的80块钱,搂着学生对家长说:“有老师在,就有孩子学上,坚决不能让孩子失学”!回到学校,在自己资助的同时,我又动员所有的力量寻求帮助,该同学又回到了学校上课。现在,每当看到学生们都能够幸福的坐在教室里上课的时候,我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温暖。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了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倾注了全部的爱。班上有一位姓郭的学生,因患小儿麻痹,腿脚不方便,性格非常孤僻,不愿意和其他学生交往,我就动员全班同学帮助她。遇到天气不好、放学晚的时候,我就亲自送她回家。村里的群众无不感动的说:“李老师待学生娃比咱做家长的还要亲”。现在,孩子的性格越来越开朗,灿烂的笑容又展现在脸上。孩子的作业里,有时候夹着给我的纸条:“李老师,你比我妈妈还疼我”、“我的心里话愿意给你说”。看到这些纸条的时候,我激动的哭了,我把心交给了学生,学生也把心交给了我。学生的转变和对自己的认可,就是对我付出的最好回报。由于山区路途遥远,部分学生只能寄宿,农村学校的条件十分艰苦,睡大铺、吃大锅饭,学生们带干粮、吃咸菜,连喝口热水的地方都没有。这些住校生年龄普遍较小,大的12、13岁,小的8、9岁,生活上还不能完全自理。作为一名家不在本地的老师,我坚持吃住在校,以校为家,充当起“义务保姆”,与学生们同甘共苦。有的孩子病了,我就带他上医院;有的孩子馍长绿毛没钱买饭了,我就掏钱给他买饭;有的孩子头上长虱子了,我就用药水帮他洗洗。白天,我和孩子们一块学习、一起吃饭;晚自习后,我用火炉烧点热水,让他们烫烫小脚,招呼着孩子们进入梦乡。和这些学生们在一起,我们俨然就是一家人,我感觉自己就象妈妈一样,不管孩子们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随时帮助他们。
多年来,我用满腔心血和无私的爱,让学校里的孩子们感觉到了亲切和温暖。但对于自己的家人和孩子,我却埋藏着深深的歉意和愧疚。由于工作原因,夫妻分居两地,结婚六年来,一家团聚的时间却少得屈指可数。为了不影响工作,儿子一岁就放在老家随爷爷奶奶生活,一直是“两岸三地”的来回奔波,有时甚至几个月才见上一面。由于长时间不回老家,每次回去,儿子总是用怯怯的眼神看着我,不敢叫“妈妈”。有一次,好容易和孩子“混”熟了,儿子在耳边悄悄地说:“妈妈,啥时候让我去你家呀?”那一刻,看着孩子期望的眼神,我极力控制着自己,但泪水在背过脸的一瞬间还是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在寂静的夜晚,我也思念家人,想念孩子,多少次偷偷地抹过泪,但一投入工作,这一切又都全忘了。我深深知道,自己欠儿子的实在太多、太多……作为母亲,我深感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但是我知道,我是一名人民教师,还有更多的孩子们需要我。
从教近十年来,我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他们有的已经考上大学,有的还在高中、初中,但是时常有学生们到学校来看望我,和我沟通思想,交流学习情况,我们始终保持着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看到学生们的成长,我真正体会到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与骄傲!“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作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我一定会竭尽全力教好书、育好人!我将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奏响这首人间最美的奉献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