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感悟——做有思想的教师

作者:高智华 来源:江苏省大丰市万盈镇二小 点击:2053

     某校有一位老师,不但在工作上任劳任怨,而且积极利用业余时间收集各类与自身业务相关的学科知识、经典教学案例、教育名家的精辟论述,几年下来剪贴和摘抄了几大本资料。

  一次,教育局领导到该校视察工作,校长以此作为老师专业成长的先进典型向领导汇报。领导看后意味深长地说:“这位老师的学习意识和执著精神值得肯定,但从他的这些剪贴、摘抄中我只看到了别人的智慧,却没有看到他自己的思想。”

  诚然,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教育事业永恒的主题和生命,但人们总是习惯于跟在他人后面走路,这也许是出于安全心理或惯性思维。就像这位老师,虽主动兼收并蓄,但却怠于思考。他习惯于受别人思想的支配,在实践中难免陷入生搬硬套、人云亦云的窠臼。现实中,这种现象也不鲜见——有的老师备课照搬参考书上的教案或直接从网上下载,教法革新也是习惯于克隆书籍、杂志上的办法。

  反躬自省,我们众多的老师身上是否或多或少有这位老师的影子?是否在“拿来主义”的演绎中迷失了自己的思想?老师又当如何从重知识型转向重智慧型呢?

  老师广纳知识只是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第一步,还必须透过信息所反映的表层现象,进行敏锐、细致的思考分析,挖掘出教育教学内在的、规律性的东西,并且老师要发酵生成自己的思想、智慧,最终把这种智慧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实际行为。老师在工作中如果疏于思考,就会重吸收轻反馈,重学习轻生成,这样就缺失了教育思想;而教育教学中也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老师的心智也会因教育思想被淹没而困于迷惘。

  所以,老师要秉执教无定法的理念,清醒地认识到不是所有获得的信息都适合自己。要在不辍的积累中对别人的东西进行深加工,积极亮出自己的思想。用思想教学,用智慧教学,让自己的知识随着积累量的增加、质的提升而与时俱进,达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境界。

  实践是检验老师教育教学的的重要标准,老师要用科学、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在经年累月的实践中掘他人未掘、未发之术,要积极地把平时学习的方法、手段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见微知著,洞察出细微的问题,斟酌取舍,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教师要在实践中反复验证自己的思想,及时总结与提升,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借鉴——实践——思考——创新”的螺旋式成长道路。

  《中国教育报》2008年5月5日第3版
 

更新:2008-05-07 04:17:27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