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注重师德修养 重塑教师形象

作者:李宝玉 来源:灵宝市第一小学 点击:19567

近期的敬业爱岗主题教育月活动,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形象之魂,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更是教师人格成熟的主要标志。在校园中,只有教师的道德水平提高了,学生道德水平才能提高,因此,注重师德修养,是教师“身正为师,德高为范”的最高境界。那么怎样才能修身立业,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影响学生,胜任新世纪的教书育人要求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重塑教师形象。

 

一、师爱铸辉煌

首先是要敬业爱岗。俗话说: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一中良心活”,也就是说教师对工作投入与不投入全在教师自身。只有当教师真正地爱上了教育工作,才能调动其内在的一切潜能,一心扑在工作上,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所以,作为传播人类文明的教师必须爱岗敬业,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当然,这里所说的爱心首先是指“爱岗”,也就是教师要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把教育好下一代看成是一种神圣的事业和职责,而不是为了养家糊口的职业和行业。

其次,是要爱生育人。我国教育家夏盖尊先生认为:教育之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感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著名教师于漪也说过:“教师事业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过亲子之爱,友之爱,因为它包蕴着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一个心眼为学生。由此可见,爱是教育不可缺少的源泉。

例如:“感动灵宝教育的十大新闻人物”胡玉娥老师是我们市一小教师,在她的眼中,学生无好差高下之别,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她始终用教师的责任、母亲般的真情来教育孩子,哺育他们成长,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孩子。2003年秋,她教二(2)班语文兼班主任,得知班里的郭小磊同学身患白血病,她就常常利用课余时间给小磊补课,给他讲一些科学家童年的故事,鼓励他顽强地战胜病魔。星期天,带着小磊到公园里玩,让他看山看水享受快乐;带他到商店买玩具,让他开心。课堂上总是把最多的表扬和祝福送给他,鼓励更多的同学和他玩。她在班里发起了为郭小磊同学捐款活动,并带头捐款,帮助其家长度过难关。小磊病重住院期间,她组织班里同学轮流看望和安慰小磊,给他送去鲜花和祝福。在她的关心和帮助下,郭小磊无憾地走完了年仅9岁的生命历程,留下了“下辈子还要做您的学生”的遗言。

再如:我曾给学生写过这样的评语:×××,知道吗?本学期你的进步科真大!上课能专心听讲了,课下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成绩也提高了很多,老师打心眼儿里为你高兴!衷心地希望你课堂上发言再积极写,一定会成为二(12)班的佼佼者!×××,以前,你在班里默默无闻,可是‘庆国庆’朗诵中,你那洪亮的声音,落落大方的表现,给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禁为你赞叹,你真行!从那以后,老师明显地发现你变了,你的目光,你的表情,都充满了自信!再大胆些吧!孩子,相信在学习上,你一定行!……”党学生看到这些温馨的,真挚的,带有赞扬、期待的话语,心中点燃了自信向上的明灯。

因此,我觉得教师用自己的一颗爱心去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真正享受爱的温暖,他们才会向你敞开心扉,向你交流思想,交流感情,才会通过评价和定位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教师的要求,把对老师的爱转化成对学科教育的爱,也就是在“亲其师,信其道”中,让教师铸造辉煌。

 

二、博爱促和谐

我认为,作为教师除了师爱之外,还应到具有无私、广大的博爱精神,既能把这种爱给予亲人,给予朋友,也能把这爱种给予不认识的人。在要爱岗、爱生,爱集体、爱祖国、爱人民、爱生命、爱人类的生存环境、爱大自然、爱人类的劳动创造、爱文明进步、爱一切真善美的事物的过程中,用自己凝聚爱的言行与情感来感化教育学生,理所应当地使博爱成为教育的,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指导思想。因为爱是能让人心胸广大的,既然心中有了爱,再暴躁的人也会在爱的感召下变得柔情似水。百炼精钢都能化为绕指柔,可见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

既然追求博爱,就要有博大的心怀,要能容得下大千世界,尤其面对成长中的学生,就应该热爱每一位学生。大量历史与现实充分证明,只要有适宜的成长环境,每位学生都能健康发展成为人才。

其实,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宪法》对公民的要求,是公德,是每个公民都应自觉做到的。而博爱是其原动力,它可以让每个人对遵守公德有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如果教师吧博爱当作人生活的哲学、崇高的信念和人的思想、言论、工作、活动的指南话,就能够可以把“五爱”由有意识的行为变成无意识的习惯。如果“慎独”是对人自律自省的重要标志,那么博爱是在很多情况下不需要克制自己的自由,这是一种持久的真情、理性和道德的力量。

在教育教学中,师生要互相尊重,首先要求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要尊重受教育者。尊重可以引发人的自尊、自重和自省。这是教育的起点和落脚点,既是自动性和自觉性的源头,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让受教育者能自觉、自修、自治。 

博爱的价值观就在于基础教育阶段中要着眼学生的发展,远离“筛选”和“甄别”,人的潜能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中释放发展,创设适合每一位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让他们能互相交流、砥砺,能各展所长,让学生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树立信心和理想,这里没有岐视没有压抑感。竞争是促上进的手段,不是所谓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

例如:“感动灵宝教育十大新闻人物”西阎一中刘建峰老师在长期任班主任工作,一直关注“学困生”,注重转化“后进生”。1990年,班里一男生出现心理问题加之父亲去世,心里承受不住压力,留下一纸绝命书离开了学校。那天中午,他头顶烈日,拖着残腿,推上自行车走了几里沙窝路去家访,学生和家长深受感动,答应明天去上学。没想到回来时他却出事了,自行车辗在一块石头上,把他摔得左踝骨裂缝。右腿残疾,左脚受伤,他也没缺课。上课时让同事把他背到教室,撑着讲桌上课。那个男生心灵触动,不仅开始用心学习,每天还主动帮老师打水买饭,这更增强了他干好本职工作的信心。1996年,王国良父亲因病弃家远走杳无音信,国良决定弃学从农。老师多次家访并为其垫付学费、生活费,组织学生帮他收种,使之重返学校。当年中招考试,国良不负众望名列峡市第一。

由此可见,博爱是奉献,要战胜自私,小集团主义,也要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把道德范围向自然界扩展,不向环境透支,不向后代举债,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这是教育的内容,也是教育的目标。

 

三、博学多才艺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多方面,多层次以人才为目标,为了实现至一目标,教师应当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功底,以及实际工作能力。因为,知识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同时也是教师业务水平的标志和影响力的源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教师的知识越深湛,视野越宽广,学素养越全面,他就在更大的程度上不仅是一位教师,而且是一位教育者。为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点,教师就应吸进整个海洋。”著名的苏联教育马卡连科有句名言:“加入你的工作、学问和成绩都非常出色,那么你尽管放心,学生会站在你一边,绝不会背弃你。相反,不论你是多么亲切,你说得多动态,态度是多么和蔼,也无论你在日常生活中和休息时是多么可爱,但是,加入你的工作总是一事无成,总是跌跤,假如处处都可以看出你不通业务,假如你做出来的成绩都是废品和一场空,那么除了蔑视之外,你就不配得到什么。也就是说打铁还须自身硬”。

例如:“感动灵宝教育十大新闻人物”函谷关镇梁村小学刘冠玲老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节假日还经常翻阅医学书籍。因为她注意到,有些学生生病不能及时得到治疗,多准备一些应急措施十分必要。今年春上,三年级学生杨婉玉课间活动时突然流鼻血不止,她看见后就按穴位止血,事后并告诉家长止血单方,使其痊愈。不久前的一天,何金珠上课时脸色发白,手抱腹部,痛苦难忍,她急忙把她扶进办公室,安慰她别怕,及时为她按摩治疗。类似这样的事很多,她和学生之间因此建立起了亲密无间的情谊。

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加强进修,提高自身素养业务能力,用真才实学去教育学生。如果仅靠丰富的经验来“吃老本”,则会越来越不适应心的教育形式,最终会被淘汰出局。随着教学现代化日益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以充实自己,从而更好地驾驭教材,教好学生。

再如:“感动灵宝教育十大新闻人物”的灵宝市教体局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李智民老师一贯倡导教师要做学生化的教师。备课时,教师既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阅读教材,以体验其阅读时可能遇到的困惑或问题,又要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挖掘出隐藏在知识点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上课时,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他同时又强调,课本既是“教本”,更是“学本”,阅读就是学生主动、独立地与教材编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他把阅读能力分为四级水平:字面理解、解释性、批判性、创造性水平。教师要教会学生读书,思考是读书的灵魂,要细心品味文字的含义,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理解和消化,接受或者否定。

由此看来,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教学艺术,娴熟地运用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教学。

 

四、身教重言教

教师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我们所说的 “言传身教”的原则,其中的“身教”是指教师个人形象在学生中应该有一种垂范作用,也就是说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应该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所以塑造一个好的形象,我们的教育也就说成功了一半。教师的形象又直接形象着教师个人的教学效果。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一个好印象的教师,学生听他的课会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反之,学生听课就会心不在焉,左顾右盼;教师的形象又会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建立。可以说,教师塑造成什么样的形象,就决定了这位教师也学生建立了什么样的关系。因此在师德教育内容中,特别强调这一点。

例如:“感动灵宝教育十大新闻人物”的大王镇南朝小学校长常润灵,几十年来她从没请过假,一直以校为家。她深深懂得,打铁还得自身硬,在条件艰苦、师资匮乏的山村小学,唯一的激励机制就是校长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大家,带动大家搞好教学工作。几十年,她一直吃住在学校,把学校里的事情当成自己家里事来操心,尽自己全力解决教职工的困难,工资发不出来,她就把丈夫寄回的工资垫付。伙房没有粮食,她就让人到家里去拉。

在我们的周围,有的教师把自己塑造成了“普通人”的形象,混同于一般人,混同于一般的学生,与学生相处没有任何距离,与学生真正的“打成一片”,这样,学生与教师消除了距离感,学生对老师已经没有“师”的感觉,教师没了在学生心中应有的“威”,这样教师的教育行为就很难达到应有效果;还又的教师追求个人的形象,刻意强调人格魅力,故意拉开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自己高高在上,这样也是不好的。我认为良好的教师形象应是把自己塑造成“师”的形象,这样既注意到树立自己美好形象,塑造人格魅力,又注意到怎样于学生平等相处,怎样以诚相待,怎样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立完整的“人”去与学生平促膝交谈,让学生有心里话敢说,有个人见解敢讲。教师既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又是可敬的师长。学生与教师既有距离感,又有亲和感,师生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最佳状态。这样的形象,才能真正起到垂范作用,才能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完善,有利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身为教师,我们必须以“感动灵宝教育十大新闻人物”为榜样,注重师德修养养 重塑教师形象上狠下工夫,自重,自觉,自行,自律,做一名深受家长和学生欢迎的人民教师。

 

 

 

 

                     200843

 

更新:2008-05-03 05:53:22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