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师德修养 重塑教师形象
近期的敬业爱岗主题教育月活动,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形象之魂,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更是教师人格成熟的主要标志。在校园中,只有教师的道德水平提高了,学生道德水平才能提高,因此,注重师德修养,是教师“身正为师,德高为范”的最高境界。那么怎样才能修身立业,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影响学生,胜任新世纪的教书育人要求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重塑教师形象。
一、师爱铸辉煌
首先是要敬业爱岗。俗话说:“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一中良心活”,也就是说教师对工作投入与不投入全在教师自身。只有当教师真正地爱上了教育工作,才能调动其内在的一切潜能,一心扑在工作上,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所以,作为传播人类文明的教师必须爱岗敬业,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当然,这里所说的爱心首先是指“爱岗”,也就是教师要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把教育好下一代看成是一种神圣的事业和职责,而不是为了养家糊口的职业和行业。
其次,是要爱生育人。我国教育家
例如:“感动灵宝教育的十大新闻人物”
再如:我曾给学生写过这样的评语:×××,知道吗?本学期你的进步科真大!上课能专心听讲了,课下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成绩也提高了很多,老师打心眼儿里为你高兴!衷心地希望你课堂上发言再积极写,一定会成为二(12)班的佼佼者!×××,以前,你在班里默默无闻,可是‘庆国庆’朗诵中,你那洪亮的声音,落落大方的表现,给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禁为你赞叹,你真行!从那以后,老师明显地发现你变了,你的目光,你的表情,都充满了自信!再大胆些吧!孩子,相信在学习上,你一定行!……”党学生看到这些温馨的,真挚的,带有赞扬、期待的话语,心中点燃了自信向上的明灯。
因此,我觉得教师用自己的一颗爱心去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真正享受爱的温暖,他们才会向你敞开心扉,向你交流思想,交流感情,才会通过评价和定位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教师的要求,把对老师的爱转化成对学科教育的爱,也就是在“亲其师,信其道”中,让教师铸造辉煌。
二、博爱促和谐
我认为,作为教师除了师爱之外,还应到具有无私、广大的博爱精神,既能把这种爱给予亲人,给予朋友,也能把这爱种给予不认识的人。在要爱岗、爱生,爱集体、爱祖国、爱人民、爱生命、爱人类的生存环境、爱大自然、爱人类的劳动创造、爱文明进步、爱一切真善美的事物的过程中,用自己凝聚爱的言行与情感来感化教育学生,理所应当地使博爱成为教育的,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指导思想。因为爱是能让人心胸广大的,既然心中有了爱,再暴躁的人也会在爱的感召下变得柔情似水。百炼精钢都能化为绕指柔,可见爱的力量是多么伟大。
既然追求博爱,就要有博大的心怀,要能容得下大千世界,尤其面对成长中的学生,就应该热爱每一位学生。大量历史与现实充分证明,只要有适宜的成长环境,每位学生都能健康发展成为人才。
其实,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宪法》对公民的要求,是公德,是每个公民都应自觉做到的。而博爱是其原动力,它可以让每个人对遵守公德有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如果教师吧博爱当作人生活的哲学、崇高的信念和人的思想、言论、工作、活动的指南话,就能够可以把“五爱”由有意识的行为变成无意识的习惯。如果“慎独”是对人自律自省的重要标志,那么博爱是在很多情况下不需要克制自己的自由,这是一种持久的真情、理性和道德的力量。
在教育教学中,师生要互相尊重,首先要求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要尊重受教育者。尊重可以引发人的自尊、自重和自省。这是教育的起点和落脚点,既是自动性和自觉性的源头,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让受教育者能自觉、自修、自治。
博爱的价值观就在于基础教育阶段中要着眼学生的发展,远离“筛选”和“甄别”,人的潜能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中释放发展,创设适合每一位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让他们能互相交流、砥砺,能各展所长,让学生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树立信心和理想,这里没有岐视没有压抑感。竞争是促上进的手段,不是所谓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
例如:“感动灵宝教育十大新闻人物”西阎一中
由此可见,博爱是奉献,要战胜自私,小集团主义,也要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把道德范围向自然界扩展,不向环境透支,不向后代举债,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这是教育的内容,也是教育的目标。
三、博学多才艺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多方面,多层次以人才为目标,为了实现至一目标,教师应当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功底,以及实际工作能力。因为,知识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同时也是教师业务水平的标志和影响力的源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教师的知识越深湛,视野越宽广,学素养越全面,他就在更大的程度上不仅是一位教师,而且是一位教育者。为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点,教师就应吸进整个海洋。”著名的苏联教育马卡连科有句名言:“加入你的工作、学问和成绩都非常出色,那么你尽管放心,学生会站在你一边,绝不会背弃你。相反,不论你是多么亲切,你说得多动态,态度是多么和蔼,也无论你在日常生活中和休息时是多么可爱,但是,加入你的工作总是一事无成,总是跌跤,假如处处都可以看出你不通业务,假如你做出来的成绩都是废品和一场空,那么除了蔑视之外,你就不配得到什么。”也就是说“打铁还须自身硬”。
例如:“感动灵宝教育十大新闻人物”函谷关镇梁村小学
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加强进修,提高自身素养业务能力,用真才实学去教育学生。如果仅靠丰富的经验来“吃老本”,则会越来越不适应心的教育形式,最终会被淘汰出局。随着教学现代化日益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以充实自己,从而更好地驾驭教材,教好学生。
再如:“感动灵宝教育十大新闻人物”的灵宝市教体局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
由此看来,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教学艺术,娴熟地运用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教学。
四、身教重言教
教师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我们所说的 “言传身教”的原则,其中的“身教”是指教师个人形象在学生中应该有一种垂范作用,也就是说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应该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所以塑造一个好的形象,我们的教育也就说成功了一半。教师的形象又直接形象着教师个人的教学效果。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一个好印象的教师,学生听他的课会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反之,学生听课就会心不在焉,左顾右盼;教师的形象又会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建立。可以说,教师塑造成什么样的形象,就决定了这位教师也学生建立了什么样的关系。因此在师德教育内容中,特别强调这一点。
例如:“感动灵宝教育十大新闻人物”的大王镇南朝小学校长常润灵,几十年来她从没请过假,一直以校为家。她深深懂得,打铁还得自身硬,在条件艰苦、师资匮乏的山村小学,唯一的激励机制就是校长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大家,带动大家搞好教学工作。几十年,她一直吃住在学校,把学校里的事情当成自己家里事来操心,尽自己全力解决教职工的困难,工资发不出来,她就把丈夫寄回的工资垫付。伙房没有粮食,她就让人到家里去拉。
在我们的周围,有的教师把自己塑造成了“普通人”的形象,混同于一般人,混同于一般的学生,与学生相处没有任何距离,与学生真正的“打成一片”,这样,学生与教师消除了距离感,学生对老师已经没有“师”的感觉,教师没了在学生心中应有的“威”,这样教师的教育行为就很难达到应有效果;还又的教师追求个人的形象,刻意强调人格魅力,故意拉开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自己高高在上,这样也是不好的。我认为良好的教师形象应是把自己塑造成“师”的形象,这样既注意到树立自己美好形象,塑造人格魅力,又注意到怎样于学生平等相处,怎样以诚相待,怎样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立完整的“人”去与学生平促膝交谈,让学生有心里话敢说,有个人见解敢讲。教师既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又是可敬的师长。学生与教师既有距离感,又有亲和感,师生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最佳状态。这样的形象,才能真正起到垂范作用,才能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完善,有利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