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数学教师,不要放弃你的操作与演示

作者:冀 成 来源:陈袁滩唐滩小学 点击:2114

“空间与图形”是我们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需要学生有充足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现实的生活情境,注重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演示、画图、实验,加深对图形的认识。通过开展“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等活动,在探索图形特征和相关结论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锻炼思维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多媒体的大量运用,教师往往依据现有或下载的课件来设计一节课的教学流程。教学过程中,甚至重难点突破的地方也全部由课件来代替,完全放弃了教师的操作和演示,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这种现象值得教师深思。

这是我教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内角和》的一个真实案例。在备教材的时候,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操作能力估计不够。执教这节课的时候,我对课堂教学情况的预见性不够,认为学生肯定能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实际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在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这个环节时,我只要求学生用折一折的方法来拼,看看有什么发现。结果,过了8分钟,仍没有一名学生折出我想要的结果。学生折出的图形“五花八门”,是一些没有规律,杂乱无章的折法。课堂教学的效果很一般。课后,我也拿了一个三角形来折,果然不好折。想要把三角形三个内角折成一个平角,没有一定的技巧,不按一定的方法,轻易是不会成功的。是什么技巧呢?经过研究,我发现:要想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首先要找出其中任意两条边的中点,画出第三条边上的中位线,沿中位线把第三条边对应的角折下来。然后在折剩余的两个角,这样才容易把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

备课的过程中,我如果能加强对教材的钻研,询问了解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的过程中,我如果能预见到学生操作能力不强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必要的操作与演示,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与点拨,课堂教学的效果定会是另一番情景。

通过这个案例,我深深地感到: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恰当地进行操作与演示,展示操作的步骤,说明操作的技巧,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会更好。

 

 

 

更新:2008-04-20 04:24:54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