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尊重开始
教育家赞可夫说:“就教育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的关系如何。”的确,在班级管理中,老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去温暖学生,这样就可直接提高教育的可接受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功地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 一、 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师爱,共享受教育的权利。但这点有时被我们忽视,学生的敏感、多思、戒备往往超出我们的预料:一次公开课后,一个学生说:“我今天举了四次手,老师只看了我一眼,又叫别的同学了……”马上就有同学附和:“对对,今天叫了5次×××。”确实,有时教师为了赶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总不由自主地点几个“得意门生”解决问题,也让听课者检阅本班的发言水平。然而,这不仅使部分学生失去表现自我的机会,而且也违背了面向全体的教学原则。所以教师不能只重视和培养少数“尖子生”,而应该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尊重学生成长的需求,以扶持为根本,给予学生机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和自主精神,畅所欲言,让每个学生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锻炼自己。 二、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 面对复杂的学生,我们应该承认他们有智力水平的差异,但没有好坏之分,他们的人格是平等的。特别是对于后进生,老师更应该正视这个现实,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理性的态度来对待“后进生”,用事实来教育学生。 给成功的学生以尊重,是对学生的赞美、支持;给失败的学生以尊重,是对学生的安慰、鼓励。尊重学生,民主相处,使学生在健康发展中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幸福与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