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距离
——听教育专家窦桂梅学术报告会有感
听过窦老师的公开课,一节又一节,听来听去总有新收获;读过窦老师的书,一本又一本,读来读去却不曾厌倦;品过窦老师的文字,一次又一次,品来品去仍润泽心灵。一直静静的仰视着这个名字,一直悄悄的熟悉这张面孔,一直美美的靠近这种思想。
2008年4月5日这一天实在是意义深远啊!因为就在这一天,我居然见到了朝思暮想的窦老师。感谢教师进修学校搭建了这样的一个平台,为我们全体永吉教师提供了一次这么难得的学习机会!
为了能近距离接近窦老师,我坐了距主席台最近的第一排,而且我的位置与窦老师是如此接近,只有两米左右远,在这个位置上,我能清楚的聆听到窦老师的每一句话,捕捉到窦老师的每一个表情!机缘巧合啊!我终于可以以学生的身份接受窦老师的淳淳教诲,受益终生!
窦老师这次学术报告会的题目是《做有专业尊严的教师——我们的日子该怎么办》。这是我所听过的最精彩的报告会,窦老师自始至终都保持着那份惯有的热情与活力,语言丰富而幽默,理念清晰而睿智。没有空话,只有真情;没有假话,只有实感;没有矫揉造作的姿态,流露的都是自然而然的情怀;没有居高立下的威严,表达的全是亲切诚实的感受。
近距离与教育专家面对面,我开始了一次又一次比较,一遍又一遍衡量,我们之间的距离仅仅是两米左右吗?
爱的距离
我可以这样问心无愧的说:“我也是爱自己的学生的老师,这份浓浓的爱,从踏入教育岗位就开始,这么多年来,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可是,为什么我的爱就这样的肤浅呢?记不得已经有多少次在教学中陷入迷茫,不能自拔,为什么以爱的名义付出却得不到以爱的理由回应!
每次课前都不遗余力的备课,教师用书上写得密密麻麻,生怕有所遗漏,几乎就是一丝不苟。可是,上课的效果却并不是每次都尽如人意。总有那么几次,我们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却听得如坐针毡!一此活动安排,我们认认真真的强调,学生原原本本的忘掉;一个知识要点,我们反反复复的讲解,学生跟着反反复复的答错。真是让我们既生气又无奈,生气学生的不予配合,无奈自己的无计可施!
今天窦老师给了我一个答案,那就是教师的爱应该是深刻的爱,理智的爱,科学的爱。在窦老师展示的课堂实录中 ,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孩子在上课时的愉快表情,那是一种怎样美妙的境界啊!那是一种怎样美好的感觉啊!为什么在窦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学生溜号,没有学生捣乱?课堂环节进行得那么轻松,教学任务完成得那么顺利,师生配合得那么默契,简直就像在演唱一首没有音符的歌曲,和谐而优美!
对孩子仅仅有浓浓的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绵绵的情,还需要深深的意,还需要久久的韵!如果教师只是停留于表层的爱,只会让学生感到温暖,如果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深刻的爱,学生就可以摆脱浅薄;如果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理智的爱,学生就能够理解高尚;如果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科学的爱,学生就应该告别愚昧!
教师能引领到多远,学生就能跟随到多远!
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吗?我们的爱是否合格?是否有效果?是否有价值?每日三省吾身必不可少啊!
执着的距离
走上教育战线的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执着: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教书。可是时过境迁,教书育人却成为了我们中许多人最初但不是最终的梦想!开始有人怨天尤人,开始有人满腹牢骚,开始有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开始有人“生在曹营心在汉”……
可是,与窦老师的经历对比一下,我们还有理由这样轻言放弃吗?86年窦老师以优异成绩从吉林师范毕业,由于报到晚了,没有安排具体工作,到处给人打杂,教思品、教自然、教音乐……活没少干,累没少遭,结果几年下来却是两手空空。同年毕业的师范同学都以小有建树,只有窦老师还是默默无闻的幕后工作者!
当时的窦老师可以说是处于人生的低谷,不被发现,不被重视,不被理解,不被支持。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她依旧执着的追求自己的梦想,就像童话丑小鸭一样,虽身处苦难却始终拥有梦想。
“阳光总在风雨后”,91年窦老师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得到机会可以教自己最喜欢也最擅长的语文学科,她如鱼得水,很快就在语文教学领域崭露头角, 92年一节催人泪下的《王二小》不知赢得了多少人的掌声,可是要知道掌声的背后又饱含着多少辛酸,一次次请领导来听课,一遍又一遍用录音机审课,一堂又一堂重复试讲。“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实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
如果我们也曾这样百折不回,如果我们也曾这样愈挫愈勇,如果我们也曾这样永不言败,相信我们的执着也一样可以创造出奇迹!
热情的距离
我们也曾拥有像窦老师那样的热情,迷恋于教育,醉心于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乐章中都不乏激情澎湃的章节,可惜的是,有的时候在这首乐章中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刚参加工作时,心里就像装着一盆火似的,我们无私的爱孩子,认真的备课、上课,认真的批改作业、组织活动,何曾有过一丝一毫的马虎,何曾有过一点一滴的懈怠。可是日子久了,人长大了,经验足了,荣誉够了,我们中的一些人的态度开始变了!课前的准备变得仓促了,课后的反思变得虚假了,教学的方式变得单一了,与学生的交流变得生疏了……
每次学期初的时候踌躇满志,写下的教学计划自己都跟着激动,可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却往往剩下的只是三分钟热血了。我们使用的是新教材,可是我们应用的却是旧套路;我们接受的是新理念,可是我们实施的仍是老方法。教案一页又一页的抄写,内容一节又一节的克隆,重复就是“力量”,重复就是“法宝”,我们在学生面前重复着,以不变应万变,以不动对多动。这样的生活从此周而复始,我们的课堂开始得过且过。
按照窦老师的说法就是每一学期开始从起点出发,绕了一个大圆圈,学期末又回到了起点,起点直通向终点,而终点又回归于起点。教了一个月的课就像教了一天的课;教了一年的课就像教了一个月的课,教了一辈子的课就像教了一年的课。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悲哀——“认认真真的误人子弟”啊!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曾经的热情洋溢荡然无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屡屡发生!难道激情燃烧的岁月真的已经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了吗?那么我们手中的这张旧船票如何能够登上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这艘正准备扬帆远行的客轮呢?
我们德高望重的苏校长在总结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窦老师给我们的感觉不仅是热情四溢,而且是热情四射!”是啊!热情四溢,溢满的不仅仅是成功者的喜悦;热情四射,辐射的却往往是领路人的光芒!我们多么幸福,在现场品味着这份喜悦;我们多么幸运,零距离领略这种光芒!
窦老师的热情就从不曾削减,无论逆境、顺境,不管得意、失意!她总是保持着这份难能可贵的热情,不曾变过,一如既往,日久弥坚!
所以,她做教师可以屡创佳绩,成功驾驭课堂,让学生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精神洗礼,怡然自得,乐在其中;所以,她做校长可以再创辉煌,迅速适应环境,带教师迎接一轮又一轮的教学研究,“痛苦”痛快,酣畅淋漓。
唤回我们曾有过的热情吧!拾起我们曾有过的痴狂吧!因为我们不是称职的鸡妈妈,只要孵出小鸡就大功告成了;我们不是忠实的牧羊犬,只要看管住羊群就万事大吉了。我们的学生需要的不再是知识的灌输,我们的学生更需要的是精神的食粮、思想的共鸣、灵魂的对话……
所以,我们应该是真诚的伙伴,倾囊而出为学生未来的成功铺路;我们应该是理智的朋友,竭尽全力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我们的学生需要我们的热情,为他们点燃希望的火炬;我们的学生需要我们的热情,为他们指引前进的方向。
……
就这样,在这个最平凡的上午,我们经历这一次最不平凡的心灵之旅,快乐而痛苦,快乐是因为我们与窦老师从事着一项同样神圣的职业;痛苦是因为我们与窦老师经营着完全不一样内容的心态。
与窦老师的教育理念不期而遇就念念不忘,与窦老师的人格魅力偶然邂逅就依依不舍。散会的时候,我目送窦老师离开会场,看着她与我的距离越来越远。我想追上去,但是我又留下来!因为我突然感觉这样的距离是如此的美丽!
知耻而后勇,我会勇敢的接受这段距离;知不足而行千里,我会坚强的缩短这段距离。让这段距离横亘于我们之间,不远不近,启迪我奋发向上;若隐若现,警醒我力争上游!
距离产生美,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