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小讲台,大人生

作者:张凤英 来源:灵宝市第一小学 点击:5774

 

 

 

立足讲台十余年,似乎已经习惯了这匆匆忙忙、紧张而有序的工作和生活。每天站在三尺讲台之上,环视那些时而躁动、时而安静的孩子,有时课上再谈古论今、畅说往事,直至教室里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熠熠闪光,才感觉这小小讲台竟是如此之大。兴尽而至,拿起字典查阅讲台二字,得知它原指教室前面一个高出地面的台子,于是遂起疑问,最先将讲台设置为高出地面的人究竟是谁?我无从知晓,但今天细细想来,总觉得它是有一番道理的。

教育发展之初,讲台之高或许意味着“师道尊严”,意味着高高在上或绝对服从。直至后来,因有些教师照本宣科,于是便有学者提出拆讲台之说,其实这种做法无外乎是在提醒我们:教师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在教育中和课堂上与学生平等相处而已。但我想它也意味着,只有教师人格之高、之大,讲台方称之为讲台。拆讲台之说虽未一时兴起,但它却提醒我们,站立讲台的最先应是一个大写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想就是对大写的人字最好的阐释吧! 所以,教师具备光明磊落、胸怀坦荡等优秀品质自不待言,每一位教师身上还应体现所谓的大道德,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善良是德,诚实是德,勤劳是德,乐观也是德……林林总总,这些大道德聚集在一起,就是今天讲台上大写的“人”。

每每课上涉及科学、社会、历史等学科的知识时,才会切身感受到,小讲台是多么需要老师的大智慧啊!诚然,今天的教师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者屈指可数,精天文通地理历史者也是寥寥无几,但作为教师,很有必要在精通本学科的基础上,对其他学科也做一番研究,哪怕是蜻蜓点水,也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在学科分工如此严密的今天,如果教师学而不用,或不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那么,教师的教也仅是为教而教,毫无创新可言。由此可见,大智慧需要的不仅仅是本学科的“渊”,更需要的是对其他学科的“博”,这样,教师站在讲台上才不至于误人子弟,为自己不足“一桶水”而困惑发愁。

在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学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学校都群策群力,纷纷亮出了自己管理方面的新招,于是随之而来的各项检查、各类活动就像小山一样压向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下,小讲台上则更需要教师的大胸怀。自身要进步,工作要完成,加上喧嚣的环境,处理不完的班级琐事……教师像一架永不停歇的机器,承受着心灵的煎熬。此时,胸怀之大,意味着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高远境界,意味着不计名利,不计得失,尽力而为,也意味着不羡慕同事之间的闲谈攀比……在物与我之间选择心灵的宁静,用平和的心态处理工作中的是是非非,这才是真正的大胸怀,也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发展的和谐境界。

大道德、大智慧、大胸怀,不就是由小讲台折射出的大人生吗?讲台虽小,却牵系着自身、学校、家庭和社会。那么,就让我们开启自己的心智,用涌动的生命铭刻人生的轨迹,掀起未来教育发展之大辉煌吧!

更新:2008-03-30 18:01:39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