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结合法”在初中地理复习课中的运用
图文结合法”在初中地理复习课中的运用
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其实质就是解决“高分低能”,“重知轻能”的问题,确立“能力为本”的观念。在初中地理复习课中如果能采用“图文结合法”,以图为点,串点成线,串线成网,逐步使学生形成比较全面的知识、能力体系。让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知识,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探究性和自主性。
地理科学是以一定的空间为研究对象的空间科学,具有突出的空间性特点,组成地理环境的地形、气候、水文、资源、人口、工业、农业、城市等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则要通过地理图像加以展示,才能清楚明了。在地理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地图,使学生的感知具有可行性,地图则成了学生理解 、分析和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依托。文字是思想意识的反映,也即是我们对地图所反映的地理信息的理性认识和思维判断结果的一种描述。“无文之图”是学生难解的“天书”,“无图之文”是苍白无力的说教。只有图文并茂,图文结合,才能使地图变得易懂,文字变得有所依托,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
一、强调地理学科“图”的鲜明特点和重要意义,逐步培养学生“以文释图”,“以图释文”和“以图释图”的基本能力和方法。“以文释图”,即指将图像及图表中内容用文字表述出来,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读图分析,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以图释文”,是将课本文字转化为图像,以直观的图像来表述教材中的文字内容,这对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是大有益处的;“以图释图”,即是用另一张图反映这一张图,它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大有帮助。简单地说,地理就是地图上的道理。只有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图”的重要性,同时又能掌握图文结合的基本方法,这样 “图文结合法”在复习中才能顺利地贯穿和渗透下去,最终完成教学各项目标。
二、老师可根据教学目标,联系学生实际情况,提炼教材,精选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图,然后加以巧妙设计和加工,尽可能在“图”的基础上涵盖教学目标所要求的重点内容。以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材为例,可以精选了《我国政区图》、《我国地形图》、《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图》、《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等图。通过对图的解读,使学生对各知识掌握殆尽,地理思维能力,图文转换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三、根据图与图之间内在的地理逻辑,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地把各章零散的知识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学生逐步形成对整本教材的总体性的把握,构建比较系统的知识,能力体系。
由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经验的不足,学生“图文结合法”的掌握程度也会参差不齐,那么老师在复习中应做到及时查漏补缺,分层辅导, 建立个别学生成长记录,尽可能有的放矢地、针对性地补缺漏的知识,尤其要注重对缺生的鼓励和赏识,使之图文结合能力尽快地成长起来。阶段评析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对症下药,及时“纠偏”,调整复习应变策略。
总之,“图文结合法”运用恰当,就能使教学达到“高质量,轻负担”的理想境界,真正地让学生做到自主、探究式学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更新:2007-03-07 00:22:35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