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语文,莫忘本

作者: 张爱丽 来源:灵宝市第一小学 点击:2376


 
前些天,市里举行的“树荣辱观、扬中华魂”演讲赛,我和几位同事听后,感想颇多,对演讲的现状多了份思考。

其一,演讲赛中个别选手不能落落大方、字正腔圆、情真意切地表达观点。参赛的选手,可谓是各校的佼佼者,他们必定代表着该单位的最高水平。我们暂且不论稿件的质量如何,单就学生站在台上,惊慌失措、语调平平或是大声吆喝,就让人目不忍睹,耳不忍听。

其二,演讲赛中,一至四年级学生的水平还略显高。

赛后,同事们慨叹不已:还是新课程好啊!新课程重视孩子的读,读出个性,在读中建构多元感知。而如今有的五、六年级学生,课文学完了,还读不流利。读不好,何谈理解?怪不得课堂上发言的学生总寥若星辰。读不好,何以能演讲好?诺大的一所学校竟挑不出一个演讲人才,真让人堪忧啊!

面对此种情形,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禁扪心自问:语文的根本是什么?新课标指出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强调了要让孩子形成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如何形成的?是读出来、写出来的。这个道理,为师者大多明白,可实践起来,却进入怪圈。为了赶课,为了“应考”,剥夺了孩子读的过程和时间,三维目标常常被我们忽略。越是这样,学生成绩越差,越差就越以教师急功近利的“讲”,代替孩子自主的读,如此恶性循环,培养新时代人才就会成为空谈。老师啊!直面新课程,我们不是理论的巨人,而是实践的主人。

这一点,我们过去的老师们做得多好啊!记得我上小学四年级时,教我们语文的赵秀芳老师,她经常开展多种语文实践活动,给我们充足的读的时间。为了朗诵赛,她就让我们准备了两周时间。先让我们在小组里朗诵,然后推选优秀代表在班级交流。我读的是《再见了,亲人》,由于反复朗读,那天,我的朗诵把许多同伴都惹哭了。今天,我成了一名语文老师,才体会到我的老师们做得多么正确!他们牢牢把握住语文的根本,毫不吝惜孩子自主学习的时间,多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语文舞台。

让孩子多读,在读中形成语文素养;让孩子多实践,在语文实践中形成语文能力,这是语文的根本。无论何时,我们都应与时俱进,而又不忘根本。
更新:2006-06-09 09:49:1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