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 色 花 朵 的 联 想
——如何培养儿童的个性
“老师,我可以涂上紫色吗?”
“老师,我想再画上蜜蜂在花上采蜜,行吗?”
……
这些是孩子们绘画时常问的问题。
孩子们由于年龄、性别、家庭影响及社会环境不同,对美的感受和追求也不相同,他们作画多凭印象,不重形似,大都不愿意机械地模仿老师的范画,喜欢有自己个性的发挥,所以上美术课时,他们往往会提出很多富有个性的要求。这时教师不能用任何框架规范他们,而应鼓励他们大胆想象,表现出自己的绘画个性。
在一年级美术课上,我让学生画花,我发现有一个男生画了一朵黑色的花,非常另类。而我在上课时,则要求学生用五颜六色来装点花朵。于是我就问这个学生,你为什么画了一朵黑色的花?“因为……我们的头发是黑色的,这朵花也长了黑色的头发。”这是多么富有个性的想象!我鼓励他继续按照自己的想法画下去。
课后我思索,之所以学生上课会向老师提出这样那样的个性要求,是因为他们感到身上还有束缚,有束缚的学生是很难大胆想象与创作的。虽然我们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提倡学生的自主性,但要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我们这些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不断地努力与具体的工作。
如何才能培养儿童的个性呢?我以为:
一、要开放学生的思维。
我们在上课时常常担心学生不会画、画不出什么,于是就用成人的思维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些构思,出示一些我们认为很符合儿童思维的范作,让学生借鉴。本意是想启发儿童,结果往往却不如人意。学生在自己绘画时总跳不出刚才老师提供的这些构思和范作的框框,造成了很多的雷同,他们的思维被束缚了。因此,在辅导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在不影响主题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引导他们坚持、自信地“照自己的意思去画”。这样,学生才能画出自己的感受。
二要突破绘画的方法。
我们在教学生绘画时,很注重技巧的教授。要求学生掌握步骤,先画什么,再画什么,例如在《画花》时,要学生先画花瓶再添上花朵。长此以往,学生就接受了这种绘画的程式化,而失去了自己表现个性的新方法、新途径。又如在涂色时,我们通常要求学生涂色均匀有力,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平涂物体,缺乏色彩的个性。所以在教学时,应让每个儿童以个人的方式进行制作,最大限度地发掘表现的可能性,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表现。在教色彩时,我就让学生采用接色法,变平涂为点涂;色彩使用上变客观色为主观色,融入自己的想象。
三要积极评价学生作品。
作品的评价对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通常会用教师制定的统一标准去评价学生的作业,而学生也自然而然地用“像”与“不像”的传统认识来评价作业。这样的“统一”评价势必会“统一”了学生的特性,失去每个人的个性。所以教师在作评价时,可以比较学生纵向的发展,鼓励他的进步;也可以进行自评,用儿童的眼光评价作品,更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我们可以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以鼓励为主,激励学生更热情的创作,使他们没有顾虑地发展个性。这样的人才既有全面的发展,又有个性的差异。由这些人所组成的社会才是丰富多彩,不断进步的社会。作为一个美术教师,要为营造这样的社会添砖加瓦,最基本的是立足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既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这样的教学中,你可能就不会再听到学生“我能画这个吗?”“我能用这种颜色?”的种种问题了,也可能会看到许多用黑色来涂花瓣的有个性的学生了。
更新:2006-04-11 06:27:21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