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育人 以爱筑梦

以德育人 以爱筑梦
——我的2025年暑期校本培训心得
清晨的阳光透过校园里那棵老香樟树的枝叶,在操场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我早早来到学校,打开会议室的门窗,调试好直播设备,等待着老师们的到来。作为栗盘小学的德育主任和大队辅导员,同时也是一名低年级的包班教师,我深知这次暑期培训对我们乡村教师的意义非凡。从南阳师院毕业后来到栗盘小学,这里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个家。我来自唐河县,却在这里找到了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一、 仪式中的感动:重温教育初心
培训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当熟悉的旋律响起,全体教师肃立齐唱,那一刻,一种庄严的使命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惠先钦校长的开班致辞,平和而有力,他说的"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让我不禁回想起自己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初心。
作为德育工作者,我特别注意到校长强调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这让我思考:德育工作不就是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感染另一颗心吗?在接下来的师德师风学习中,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我更加坚定了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孩子们的信念。特别是在低年级教学中,老师的一个微笑、一句鼓励,都可能成为孩子心中永远的温暖记忆。
二、 隔屏再遇:数字化转型下的德育新思考
最让我期待的是通过直播收看杨丰烈老师的专题讲座。当杨老师的身影出现在大屏幕上时,我感到格外亲切。今年5月5日,杨老师亲临我们学校做"养育阅读"创享会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天,我还特意向他请教了如何通过手工制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他给了我很多启发。
这次,杨老师讲的《书香教师的精神实质》让我有了更深的感悟。他提出的"读书育己、教书育人、写书育世"三大维度,让我这个德育工作者看到了新的工作方向。特别是在"教书育人"环节,他详解的"生命、生存、生活"三维生命教育,与我负责的德育工作不谋而合。
听着杨老师的讲解,我不禁思考: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德育工作该如何创新?作为学校的大队辅导员,我是否可以借助数字技术,让少先队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是否可以把我擅长的手工制作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开发出更吸引学生的德育课程?这些思考让我兴奋不已,在笔记本上记下了一个个创新的点子。
三、 赋能与展望:德育工作的新突破
作为一名低年级的包班教师,我深知德育工作要从小抓起。杨老师的讲座让我更加坚定了这一点。他说的"读万卷书为铜牌,行万里路为银牌,做万时事为金牌,写万字文为王牌"的成长哲理,让我想到了如何将这些理念融入低年级学生的德育工作中。
首先,我要创新德育活动形式。利用我擅长手工制作的特长,结合数字技术,开发一系列寓教于乐的德育手工课程。比如,可以通过手工制作传统文化工艺品,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通过制作德育主题的手工作品,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我要深化生命教育。杨老师提到的"生命、生存、生活"三维教育给了我很大启发。作为低年级教师,我将通过绘本阅读、情境体验、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同时,结合我负责的德育工作,开展系列主题班队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生存技能,懂得生活哲理。
最后,我要提升数字素养。作为学校电脑操作的"小能手",我更要主动学习新技术,探索数字化转型下的德育新模式。比如,利用智慧教育平台资源,丰富德育教学内容;通过AI技术,创新德育评价方式;借助数字工具,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等等。
培训首日,收获满满。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这样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们在暑期也能充电提升。教育之路,任重道远。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将永远保持那颗炽热的教育初心,用爱心和智慧浇灌每一株幼苗;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栗盘小学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都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因为,这就是我们乡村教师最幸福的使命,也是最温暖的坚守。
社旗县李店镇栗盘小学 王琳琳
2025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