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七 色 星 光——一所乡村小学的读书长征

作者:社旗县李店镇栗盘小学 惠先钦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13

七 色 星 光

——一所乡村小学的读书长征

晨光微熹,社旗县李店镇栗盘小学前院的教学楼前香樟树抖落几片叶子,我立在树下,目光穿过薄雾笼罩的校园。这座始建于1975年的乡村小学如同旷野中的一盏孤灯,在豫西南的丘陵地带倔强地亮着。

五点整,我的手机屏幕亮起,腾讯会议室里陆续传来问候声——南阳市无孤读书会第197次晨读即将开始。 "各位老师早上好,今天我们继续诵读《论语·尧曰篇》。"南阳市手牵手孤困儿童帮扶中心的姚丽老师的声音从手机里传来,带着晨露般的清润。我调整了一下耳机,翻开那本已被翻出毛边的《学庸论语》,书页间密密麻麻的笔记像田垄间精心培育的秧苗。

自2024年10月21日加入这个读书会以来,我每天雷打不动地五点起床,与遍布南阳各地的书友们云端共读。六个月零二十天,每章诵读五十遍,这个习惯已经如同我三十一年教学生涯中养成的其他习惯一样,刻进了骨子里。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我的乡音在经典字句间渐渐变得字正腔圆。初入读书会时,我浓重的社旗口音常让字句变了调,是南阳市手牵手孤困儿童帮扶中心内乡志愿者张晓红老大姐一个字一个字帮我纠正发音。这位仅有初中学历的退休干部,如今已是读书会的中流砥柱,每天五点准时在群里发送诵读链接,风雨无阻。 诵读声穿过清晨的寂静,惊醒了校园里香樟树上的麻雀。我望着逐渐亮起来的天空,想起昨天五年级学生梓濠同学在作文里写的那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半年前,这些孩子还只会念叨网络流行语,如今竟能将《论语》名句用得如此妥帖。我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眼角堆起的皱纹里盛满了欣慰。

"校长,早啊!"清脆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孙老师推着自行车走进校门,车篮里装着从老家带来的新鲜蔬菜。这位河南师范大学毕业的高材生,1999年放弃城市工作机会回到母校任教,一晃已是二十六年。她利落地扎起有些花白的头发,眼角笑纹里藏着岁月沉淀的温柔。 "孙老师,您女儿昨天书法比赛拿了特等奖吧?"我接过她手中的菜篮。 "可不是嘛!那丫头非说是遗传了我的板书功底。"孙老师笑着摇头,从包里掏出一叠作业本,"昨晚批到十点半,这几个孩子的造句进步特别大。" 她们一同走向办公室,晨光为校舍镀上金边。我常称学校里坚守的七位女教师为"七仙女",此刻望着孙老师被朝阳拉长的身影,我再次确信——这些女子就是照进栗盘村的七束星光。 八点十分,校园广播响起《大学》的诵读录音。全校63名师生迅速在操场列队,跟着录音齐声诵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稚嫩的童声在田野间回荡,惊起了远处麦田里的麻雀。 李梦寒老师站在队列前方,她标准的普通话如清泉流过砂石。这位来自南阳宛城区高庙镇的英语老师,2019年考取特岗教师后主动选择来栗盘小学任教。此刻她领读的样子格外专注,阳光在她乌黑的马尾辫上跳跃,衬得那身洗得发白的蓝裙子也明亮起来。 "李老师不仅英语说得好,普通话也跟播音员似的。"新来的小常老师小声赞叹。这位西峡县来的特岗教师才23岁,周末总主动留下值班,说是"喜欢校园的宁静"。 教导主任小刘老师闻言笑了:"咱们'七仙女'哪个不是身怀绝技?琳琳老师的手工、楠楠老师的绘画、小李老师的声乐......"她掰着手指数着,忽然操场那头传来一阵骚动。 原来是三年级学生浩霖同学背不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下句,急得直跺脚。我走过去蹲下身,轻声提示:"为人谋而不忠乎?"孩子眼睛一亮,流畅地接了下去。这个曾经内向得不敢抬头的小男孩,如今已是班级诵读比赛的领读者。 

午休铃响过,七位女教师匆匆吃完午饭,陆续走进多功能室。4月1日成立的"润心读书会"已成为她们的精神栖息地。今天共读的是杨丰烈的《养育》,书页翻动声沙沙作响,偶尔有人用笔在纸上划出深深痕迹。 "读到这段'教育是让每粒种子找到自己的土壤',我就想起楠楠班上那个自闭症儿童。"琳琳老师轻声说,"上周美术课,那孩子竟然主动举手展示画作了。" 楠楠腼腆地笑了,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书页:"我不过是按书里说的,给他换了种颜料..." 我在记录本上写下:"2025年6月11日,润心读书会第72天。今日感悟:教育者的耐心,就是等待不同种子破土而出的时间。" 窗外,值日的小李老师正领着学生在餐厅诵读《论语》。阳光透过玻璃窗,在孩子们认真的小脸上投下斑驳光影。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今年3月中旬,小李老师发着高烧还坚持来上课,结果在讲台上晕倒的往事。当时她醒来第一句话竟是:"校长,明天《论语》该读到'里仁篇'了..." 下午放学后,我照例站在校门口目送孩子们离去。

五年级的许依婷突然跑回来,塞给我一张纸条就跑开了。展开一看,上面工整地抄写着《论语·泰伯》里的一句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字迹娟秀得不像个乡村孩子的手笔。 回到办公室,我打开电脑,在个人公众号"华墨飘香"上更新今日随笔:"...当经典诵读成为师生日常,那些两千多年前的文字便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而成了照亮乡村教育的活水源泉。我们这些教书匠,不过是在孩子心田播下种子的农人..." 保存文档时,我瞥见桌角相框里那张"七仙女"的合影——去年教师节拍的,七个女子站在金黄的银杏树下,笑容比秋阳还灿烂。相框玻璃反射着晚霞,将七道光芒折射到斑驳的墙面上,恰似她们照进这所乡村小学的七色星光。 暮色渐浓时,我锁好学校大门。远处村庄已亮起星星点点的灯火,明天清晨五点,无孤读书会的诵读声将再次唤醒这片土地。我摸了摸口袋里那本随身携带的《论语》,封皮已经磨得发亮——这是我的北斗星,指引着这所乡村小学前行的方向。

               社旗县李店镇栗盘小学 惠先钦

                  2025年7月27日星期日


更新:2025-07-27 19:13:26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