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静:知行合一成大道
苏静:知行合一成大道
周口大地,风景秀美,文脉绵延。伏羲氏“正姓氏,制嫁娶,结网罟,养畜牲,兴庖厨,造书契,兴礼乐,以龙记官”,在周口的土地上肇启华夏文明。老子的五千言《道德经》,一股道德清风拂面而来,一传就是两千多年。
在这块古老厚重土地上滋生的文化,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优秀儿女,2000年大学毕业后,苏静没有从政,而是选择做商水县杜庄小学一名乡村教师,这一决定让她对教育工作,不断地坚守初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她时刻以一名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勤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多次荣获商水县优秀教师和各种奖励,在2025年第四届书香·中国“新时代杰出人物”颁奖典礼上,苏静获评“十佳书香教师”荣誉称号。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用爱育人,她是学生的好妈妈。尤其是对于农村的留守儿童和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苏静一直进行着苦苦探索。2000年至今,从教以来,她坚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信念,把满腔的真爱融入从教的每个日日夜夜。她平时对孩子们都是因材施教,有位邻居家的孩子从上小学到初一已经换了27位老师,家长准备放弃不管了,后来又找她诉苦,当时她也是没有底气,抱着试试的态度,通过心理辅导及鼓励从不愿意学习到主动向老师问问题,孩子发生巨大变化从原来不好学习变成积极学习,学习成绩逐步提高。期间,有一位单亲家庭的孩子张丽华(化名),从上学就没有写过作业,分到了她班,担任班主任的她,特别关心孩子嘘寒问暖成了朋友还像妈妈一样关心他的学习,照顾他的生活,把自己家孩子的衣服拿过来让她穿,就这样孩子从不写作业到主动找他奶奶要钱买作业本,后来孩子的奶奶来学校找到她来感谢她,连连鞠躬并激动的说:“闺女您怎么这么好啊比他亲妈对他还好嘞”。
用心做事,她是阅读活动的领头雁。2011年以来,她开始在商水县城关乡八里庙学校、李凤寨学校、姜庄学校带领大家开展阅读活动。每天十分钟,让阅读成为一种信仰、一种时尚。同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入课堂,引入到她组织的每周一次的家长课堂。她的家长课堂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采取形式上开放式教学,附近的村民都愿意来听她讲课。她自己出钱购买《道德经》《论语》《弟子规》和苏东坡诗词等书籍,赠送给前来听课的学生家长。每周选一位家长上台分享学习心得,让更多人接触、喜欢、践行传统文化。300多名多农村的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阅读提升学习成绩和道德修养,被学校表彰为三好学生。
她是传承好家风的信使。2020年以来,她多次邀请周口市传统文化爱好者来学校讲国学课,组织开展感恩孝亲报告会,“传承好家风,汇聚正能量”成了商水县(阳城办)万千家庭的新时尚。她坚持用国学经典启迪学生,塑造培育一个个德才兼备的小君子,进而影响一个家庭,润物细无声地引领着当地民风向上、向善、向好发展。苏静与发展起来的文化志愿者共聚一处,或奔走四方……三十人的学习小现场,三百人的学习大会场,三千人的微信学习群……有缘或者无缘相聚,传播传统文化,滋润着万千商水父老乡亲略略干涸的心田!
她是道德文明传播的使者。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上,不辞辛苦,义务做好“文明交通”劝导员,为文明城市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学而不厌,提高思想境界。她深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强人一筹,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平时注意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并运用学到的政治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她认真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政策教书育人。
努力教学,完成学习任务。她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课、认真上课,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认真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学生们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本着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的理念完成教学任务。由于方法得当她所带的班级学生成绩在每次的考试中均名列前茅,得到师生与家长的一致好评。她刻苦研修,改变以往教育观念,创新学生的学习方法,科学安排学生课余生活和作息时间,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条件。
躬行实践,大力弘扬师德。作为班主任的她,深感责任重大,以身作则、讲奉献、展风采、树形象,以引导教育学生为重点。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徳和爱国主义教育,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热爱家乡、感恩母校、善待亲人、尊敬师长、爱护国旗、国徽等方面入手,使广大师生逐步形成了热爱祖国,珍惜我们光荣的历史、发扬灿烂的传统文化、弘扬雷锋精神,处处讲文明的景象。
春风化雨,提升文明素养。在工作中和日常生活中,她尽情的把自己的爱播撒在教室的每个角落,在她的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栋梁之材,每一块“顽石”都能雕琢成一块玲珑剔透的美玉,在她的眼中,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都值得去欣赏,她以学生的快乐为欣慰,以学生的进步为自豪,每当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她总是伸出援助之手,让他们得到快乐,在阳光下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