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灵宝市第一小学 / 雷书红 来源:BZ 点击:1079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认知能力,提出要改变学生过去那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新课程实验中,我结合西南师大实验课题"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研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 一、优化组合,增强合作信心 组建学习小组时,我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以学生自愿为原则,将他们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更有利于学生的共同提高。在大班额中采用 6 人为一组,由 1 人任小组长,小组长一般是学习成绩较好,乐于助人,且有一定的合作创新意识、口头表达、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另外,每次活动尽量让每位组员都有事可干。组建后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并适时组织一些小组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时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既学会了合作又增强了自信心。 二、选择时机,提高合作技能 小组讨论是自主性创新学习的有效手段,除必须明确讨论目的外,还必须要选择时机,有针对地进行讨论。 1 、创设情境中组织学生讨论 情境的创设在每节课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搭起新知铺垫搭桥。教学中,为了使此环节更贴近学生,我抓住新知教学的特点,让生在组内畅所欲言。如在教学西南师大版本《分一分》时,先请小朋友们把 6 个星星分成两堆,并说说分的结果( 1 个与 5 个; 2 个与 4 个; 3 个与 3 个),再说说哪种分法最公平 …… 通过小组合作,人人动手分一分,说一说,对于" 3 个和 3 个的分法,是每堆的个数同样多"学生就有了充分认识,为学习新知"平均分"作了有力的铺垫。 2 、开放型问题中引导学生讨论 开放性的题目,具有思考性强的要求,学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解答的过程或答案可难可易,从而在小组讨论中,让每一位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还可以通过倾听组内同学的想法,得以更多的启示。例如:西南师大版本第一册教材 76 页的 16 人(两名老师和 14 名学生)的租船题: 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得出以下多种租船方案: ⑴ 租 1 条 10 人座的船和 2 条 3 人座的船,这样一共花 18 元,正好都有座位; ⑵ 租 4 条 4 人座的船,这样就花 20 元,正好都有座位; ⑶ 租 4 条 3 人座的船和 1 条 4 人座的船,这样一共花 21 元,正好都有座位; ⑷ 租 1 条 10 人座的船和 2 条 4 人座的船,这样一共花 20 元,还多出 2 个空座位,我们可以再邀请两个老师与我们一起去; ⑸ 如果没有危险的情况下,租 1 条 10 人座的船和 1 条 4 人座的船,这样只花 15 元,有 2 个小朋友没有座位就坐到老师的腿上 …… 设计这样一些开放题,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既能克服按常规方法解题的思维定势,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寻求最佳的解题方法的兴趣。 3 、容易出错处引导学生讨论 有些知识尽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但是学生在理解和应用时仍然免不了会出错。针对这些知识点,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避免错误的产生。如教学" 100 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针对出错现象,让学生进行"争做小医生"的合作。 病状: 在小组讨论后学生纷纷发言,最后经过小结整理如下: 病因:竖式中个位上的 4+6 满十了,应该向十位进 1 ,十位上 3+2 得 5 后,没有加进上来的 1 。 治疗:十位 3+2 得 5 以后再加上进上的 1 应该是 6 ,记住个位相加满十了,一定要向十位进 1 ,进 1 后十位上别忘记要加上这个 1 。 4 、思维受阻时引导学生讨论 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或者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当遇到难点而使思维受阻或优秀学生提出新见解而其他大部分学生不理解时,教师又不能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发挥"集体"功能,通过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议一议",在动脑、动口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认识过程,告别被动的聆听吸收。此时学生思维处于开放状态,经过广泛交流,能有效地使学生的认识趋于完善。例如教学"倍的认识"时,学生摆小棒:第一行摆 3 根小棒,第二行摆 6 根小棒,学生得出 6 里面有 2 个 3 ,师就问学生: 6 是 3 的几倍?为什么?学生经过讨论,建立了倍的概念,学生在摆一摆、说一说中对倍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这样便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巩固归纳时引导学生讨论 在新知形成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把学到的知识加以梳理归纳,有利于学生知识系统化,思维的发展,强化学生的参与情感。例如,在学习完西南师大版本中的"数学小文化 ----‘÷' 的来历"后,要求同桌两人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自主讨论学习的积极性。讨论中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了除号是威廉 . 奥特雷德发明的";有的则说:"我知道了除号和乘号的发明都是英国人,还是同一年产生的呢!"等,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就大不一样。三、参与课外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在指导课外小组合作学习时,我经常围绕课本中的内容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和创造性活动等。如教了"小数的初步认识"后,就布置让课外学习,进行小组合作测量小组内每位同学的身高、胸围和腰围,再把量得的结果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在动手过程中孩子们各抒己见,共同想办法完成教师的作业,增进了小组中成员间的亲密度。我还经常鼓励学生办数学手抄报、写数学日记,阅读课外书籍,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建立评价体系,提高合作能力 教学中评价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在课堂中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评价又是不现实的。我采用: ⑴ 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性、主动性、独创性等主体精神和品质进行评价,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动力。 ⑵ 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重点是提炼问题获取新知的数学思维方法的有效策略,使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有所体悟,以提高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中,我允许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小组评价内容主要有 : 家长心中的我、自我反思评价表、说说我自己、大家评评我、老师眼中的我等方面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卸下通常师生个别问答中非常容易产生的思想包袱,使思维灵活开阔起来,讨论的过程便于体现学生的思维活动,而讨论的结果则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民主、平等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进一步完善学生健康的人格。合作学习使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团体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更新:2005-11-22 04:55:5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