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你的性格是什么?
最近听师大刘毅玮教授的讲座,主题是教育需要智慧,其中说到,教师有着一些共同的性格。那就是“好为人师,毁人不倦”,当时现场笑声一片,而这句话却深深触动我的神经。
是的,很多场合,甚至生活中和一些朋友在一起闲聊时,常常习惯性进入教师的角色中,讲授、讲述、讲解、讲演等齐上场,仿佛在课堂上般滔滔不绝,以师者自居,往往是无意识就成为这样,这属于工作中的惯性。好为人师,自以为是,我们往往说课堂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我往往还是习惯于教师是主导,教师是主体。这让我想起,几个月前,让我给一个亲戚介绍对象,我热心地给他介绍老师,他当机立断对我说,自己坚决不找老师,老师尤其女老师的脾气太冲,往往将训学生的状态带到家中,当时只是不以为然,一笑了之。而今,仔细想想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至于毁人不倦,可以这样看,教师的性格往往很执着,从好的一个方面看,是能执着的坚持自己的观点,带领学生努力向一个目标迈进,但从另一个方面看,往往缺乏灵活与变通,这样在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育教学内容,不同的学校条件下,也许我们坚持的一些教育教学的做法已经不适合现有的学生,造成毁人不倦的境地。
想起袁孝亭教授讲“官痴”,官员因为周围总是一片赞誉之声,于是逐渐变痴,自以为无所不能,无所不会,开会时,身边不乏认真做笔记的人,于是自己会讲完一点,讲第二点,讲完第二点,讲第三点,讲完三点再补充一点。教师有时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学生家长的赞誉(尤其是班主任,关系到自己孩子是否能受优待的问题),有时可能也会飘飘然。教研员更是如此,常被说成“专家”,其实事实未必如此,只是关注的视角不同而已。袁教授曾身为院长时时反思、警醒。我想我们也需如此。
当然老师并未都是如此,一直反思着这个问题,也许因为天气的原因,淅淅沥沥的雨天中,常让人多愁善感,想想这个问题,聊以打发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