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成长影响

作者:冰凌花 来源:XSK 点击:27546

从事了几十年的教学工作,经常听到学生议论,说他们喜欢某位老师,愿意听他讲课。作为教师,她已经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与爱戴。教师的人格魅力已使学生折服。
  因此,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在教育工作中需要不断地启发引导,认真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同时,更要以自身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榜样,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1、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学业发展有激励作用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教师人格的具体体现,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品德越高尚,学识越渊博,身心越健康,教师人格魅力就越大,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也越强,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就越好。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根据他自己和别人的宝贵经验,他知道,通过你是什么样的人要比你知道什么,可以获得更大的成效。”教师的人格特征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及时见效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的过程,还包括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等心理活动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情感,教师的作风和意志等心理都从不同侧面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效果。
  2、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情感优化有陶冶作用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富于同情心,有热情的教师往往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当教师热情并多方鼓励学生时,学生更富有创造精神。所以,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待学生要热情、真诚。教师还必须注意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高级情感的养成。因为,这些情感不仅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有激励价值,对信念、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的情感有陶冶价值。教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能及时合理的排解自己的消极情绪,同时,也能控制和掌握学生的情绪、情感,为成功的教育创造健康的环境,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健康的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感。当老师成为了学生的对立面,便无法走近学生的心灵,无法与学生达到感情的沟通,也就无法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情感交织在人们的思维中成为一种刺激,往往对人的认识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一个要让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不应只有严父的面孔,更要有慈母的心肠,用真挚的丰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建立情感关系。
  同时,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还证明:教师本身的情感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作用,如果教师有强烈的求知欲,热爱自己的专业,以饱满的情绪带领学生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绪产生巨大的影响。正像赞可夫所说的:“如果教师本身‘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获取知识”。所以,老师上课要全身心地投入,将自己对所教学科深深热爱的激情融于每一节课中,去吸引学生听课,激发他们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并使他们建立起持久而牢固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通过教师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利用他们的心理动力因素去加以补偿,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
  3、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道德升华有示范作用。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学生的楷模,代表着社会成年一代向未成年一代传播先进思想、道德规范和科学文化知识;教师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才的培养,要依靠广大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训练、陶冶学生的品德和情操,又要组织控制、评价学生的学习。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教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示范性,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力。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应该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甘作人梯的精神;有忠诚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才能用无声的行动代替有声的命令,学生才会信服,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就显得可亲可敬,教师的人格就会得到尊重和爱戴。就会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亲密的情感。我曾经读过一则报道,它给了我深刻的启示: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位外地来的年轻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大包小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迎面走来,年轻学子走上去说:“您能不能替我看一下包呢?”老人爽快地答应了。那位年轻的学子就轻装地去办理各种入学手续。一个多小时以后回来了,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使命。谢过,两人各自走了。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先生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包的老人。在那一瞬间,这位年轻人的心里是一种怎样的震撼。但在我们听到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教师的劳动有其特殊性。教师劳动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的人。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具有各自不同个性的学生;教师的主要劳动工具也是人,是涵盖着其全部人格、知识和才华的教师本人;教师的劳动产品也是人,是要成为未来社会人才的学生。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理想人格,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
  4、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意志强化有促进作用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坚强的学生,学习目的和自觉性较强,能克服困难,坚持自己的学习行为,为提高学习效率而努力。意志薄弱的学生,畏惧困难,容易退缩,学习不会收到成效。所以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意志力:(1) 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家不畏艰辛,勇于探索和奉献,取得显著成果的动人事迹来教育学生; (2)情感是一个人对自己所认识或所操作的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的关系,当客观事物符合主观需要时,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有了情感就能强化智力活动,促进智力的发展,所以强烈的情感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内在动力。培养师生感情,以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献身精神感染学生,使之树立坚定的意志力,养成持久的注意力。教书育人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工作,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来影响学生,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规范,人们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师的人格是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
  5、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引导作用
  站在历史的潮头,我们毋庸置疑: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创新的教育,这种创新的教育热切呼唤着创新型的学生与人才。教育的创造往往是从教师开始的,而学生的创造源于教师人格魅力中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和创新精神的人格特征。现代社会是一个全方位开放的社会:社会要开放,国家要开放,学校要开放,思维要开放。具有开放性人格、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和创新精神特征的教师会在教学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途径,去影响和引导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创造性和多维的价值观。
  总之,教师那充满人类理想主义神韵的人格体系,以其独特的精灵般的魅力发挥着有字教材和显性课程无法取代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价值,它对促进学生主体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发展具有根本性意义,因此,从普遍意义上讲: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成长起决定性的主导作用。


 

更新:2011-11-13 05:33:45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