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做最好的老师

作者:刘乐梅 来源:灵宝市河滨小学 点击:5448

——2011年暑假读书感悟

这个暑假,我有计划地读完了《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班主任》、《爱心与教育》、《没有音乐照样跳舞》等教育书籍,细读之后,专家教师的谆谆教诲犹如夏日的一缕清风,给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愉悦享受,也让我有了做最好的老师的无限追求。

感悟之一:爱心永驻,做会育人的教师

有人问李镇西老师:“当一个好教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他总是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李老师对学生的爱让我感动,他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自己的人生追求,书中的每一个章节、每一段文字中都充满了他对学生浓浓的爱意和对教育事业无限热爱的情感。

1、了解孩子

40个孩子,40个世界。只有了解孩子,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与他们对话、沟通和甲流,分享他们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也他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李老师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无论是对待优生还是差生,李老师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打动学生的心扉,先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然后再进行教育。他为了了解学生、接近学生,常常和学生一起游玩,和学生一起散步、一起谈心,甚至和学生互相通信。在他的耐心、细致的教育下,他的学生不断走向成熟、走向成功。黄金涛原本是个自控能力较差、成绩一直处于中等状态,但经过李老师的悉心指导,他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临行前,他和同学们去看李老师,并送给签有学生姓名的尊师卡,黄金涛代表全班同学写的一句话特别让人感动:镇西兄——血脉虽不相连,心灵永远相通!一句镇西兄已远远地超越了师生的感情,这种缘于师生的感情又高于师生深于朋友的感情真让读者感动、羡慕。                   

2、呵护孩子

在转化后进生万同的故事中,我真切地感到李老师是一个真心呵护学生的人,能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当他得知班上游贤的随身听是万同偷走后,李老师展开巧妙的谈话,令万同自己承认拿随身听是想跟游贤开个玩笑。李老师为了万同的面子问题,让万同把随身听先带回交给李老师,李老师再单独交回失主游贤,并且细心地叮嘱游贤:万同是给你开了个玩笑,你应该原谅他。而且,你一定不要对班上任何同学讲这件事,以免万同背思想包袱。这样悉心呵护学生的做法,真使人敬佩。当他了解到万同对数学、地理等课程根本听不懂,但又要日复一日甚至年复一年地忍受着这种端坐在教室不许做其它事的痛苦,李老师便对万同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为了避免这种痛苦,李老师交给万同一本反映抗日战争的小说《烈火金刚》,吩咐他:以后只要能听懂的课就认真听;遇到听不懂的时候就看《烈火金刚》。后来,李老师又进一步了解到万同识字量不多,连课外书《烈火金刚》也读不去。李老师又改变了主义,让万同抄写《烈火金刚》,不认识的字就写在纸条上再问李老师。这种方法是独特的、富有创意的,是李老师真心呵护学生的表现。

3、理解孩子

爱学生,才能理解学生,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成长中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亲密伙伴。李老师对孩子的这种爱,不是表面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更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真诚的感情。

李镇西老师的女儿李晴雁,小学五年级就特别喜欢韩国歌星,李镇西老师就和女儿一起听碟子,后来主动为她买碟子。然后就慢慢引导她,除了听他们的歌,还要看他们背后的故事、他们的成长历程。慢慢地,女儿在他的引导下,进而关注韩国文化,为了把歌唱准确她开始学韩语,后来,女儿考上四川大学,随代表团到韩国访问时,居然可以和韩国的任何一个人随便聊天。正是李镇西老师对孩子的理解与正确引导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教育,让孩子朝着有利的方向不断发展。

感悟之二:乐于探究,做会上课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应当引导每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李老师在书中谈到,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

1、引导孩子自主学习

阅读李镇西老师的很多教育叙事,我们不难发现,李老师注重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进行自主学习。低年级学生对学习似乎没有过于明确和远大的目标,但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风格。李镇西老师说,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协同孩子合作学习

在《做最好的老师》第十章《语文教学》中,李镇西老师经常协作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做语文学习调查、办班级日报、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等。在新课程改革中也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注意有效的引导与协作。如:李老师在《阅读训练——以说带读》一文中,就是写作孩子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鼓励孩子探究学习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李镇西老师在《逼问激疑:让问题点燃学生的求知欲》一文中,介绍了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做法,他提倡教学问题从学生中来,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处于主动地位,而且能使教师直接把握学生的思维状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李老师的这种“你不问我就不讲”的“威胁”让学生感到危机,因而,更多的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自主学习课文,对课文进行探究学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虽然我面对的孩子不是李老师所所面对的大孩子,但是鼓励孩子探究学习的做法值得学习并运用。

感悟之三: 常思妙悟,做会写作的教师

1、善于反思

当一名教师缺少反思时,他的行动往往是盲目的。看了李镇西老师的一篇篇教育叙事,我深刻地感受到在教学中值得反思的地方有很多,如:和学生谈一次心、上一堂课、组织一次活动、课后,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教案的修改、调整和补充、坚持写教学札记,把自己教学的得失记录下来等都可以成为反思的内容。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相信自己只要保持对教育的激情和反思精神,就能享受到教育的快乐,在反思中提升教育的品质,丰富自己的教育智慧。

2、勤于写作

 在《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李镇西老师把一次联想、一次顿悟、一缕思绪、一个念头……都以随感、格言的形式写下来,让“激情的火焰在纸上燃烧”。李镇西老师从教二十多年,写下了几十本教育日记,在数十家报刊杂志上发表各类教育文章数百篇,出版著作十多部,写作给他的教育事业插上了翅膀,让他的事业越加美丽。真如他所说:对教育的爱大家都是一样的,对教育的执着大家也是一样的,我和大家不一样的地方,仅仅是对这份爱与执着多了一点思考,并用笔将其记录下来了。仅此而已。       

于是,一篇又一篇的好文章从李老师的笔下诞生了。在书中,李老师告诉我们,写作要日积月累,不能急功近利;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要自然朴实,不能故作高深;要读写结合,不要读写分离。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教育的漫漫征途中,每天都要学习,每天都要反思,每天都要争取做到更好,也许我们永远成不了,但通过努力,我们完全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
                                       
感悟之四:开心工作,做会生活的教师

1、阳光思考

有位母亲带两位女儿来到玫瑰园。过了一会儿,姐姐说:“这里不好玩,我们走吧。”妈妈问:“为什么呢?” 姐姐回答:“这是一个坏地方,因为每朵花的下面都有刺。” 可妹妹坚持还要玩一会,妈妈问:“为什么呢?”妹妹回答:“这是一个好地方,因为所有刺的上面都有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同样一件事情,思考方式不同,将给我们带来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在平常的交流中,我也曾向朋友们发过种种牢骚:自己班级的某个孩子太调皮,某某家长不配合班级工作,自己的孩子不听话,就连班级清洁区的地板太难刷,都觉得自己真是倒霉。李镇西老师的换位思考让我明白了,其实“人比人,乐死人”,班里的一个孩子淘气,可其他孩子聪明听话;一个家长不配合工作,但其他家长积极主动;自己的孩子偶尔不听话,可更多的时候善解人意;清洁区的地面难刷,可教室的地板光滑如新……。

做为一名教师,自己也应从职业优势中寻找人生的乐趣:不与经商者比财富——你“财源茂盛达三江”,我“桃李缤纷满天下”;不与政者比地位——你居庙堂之高有“高处不胜寒”的苦恼,我处江湖之远,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这样的阳光思考让当老师的感觉到了幸福。其实,就算遇到了不幸,也不要气馁,因为世界还在转动,太阳还会重新升起!

2、和谐相处

和谐相处需要赞美。一粒种子播撒在土地里,会生长发芽,吐露芬芳;一句好话播撒在心田里,会让人心花怒放,一脸阳光。在生活中,我常常得到各位同事的欣赏。有人说我课堂组织能力强;有人说我当班主任很有经验;有人说我和家长交流有着极强的沟通能力;有人说我爱孩子,对孩子很有亲和力……,我知道无论在哪一个方面我做的都不够,正是大家的欣赏与赞美,让我感觉到了自己被大家所关注、所喜欢、所尊重。我接受着大家的赞美,我也把这种赞美传递给我的孩子,我赞美孩子准时到校;我赞美孩子流畅的朗读;我赞美孩子横平竖直的书写……。有人说,如果把周围的人都看成天使,我们就每天在天堂里享受着,在交往中赞美别人,这是一种双赢的艺术。

和谐相处需要宽容。什么叫宽容?当你的一只脚踩到了紫罗兰花瓣上时,它却把芳香留在了你的脚上,这就是宽容。我生性倔强,做事拖拉,在工作上对自己也没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在河滨的四年当中,我无数次得到过大家的宽容。同时我也以大家宽阔的胸怀宽容着每一个孩子。面对我的孩子我努力使自己头脑不那么固执,思想不那么僵化,眼界不那么狭隘,我努力地像李镇西老师那样尊重多样性、珍视个性、和孩子换位思考,习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

和谐相处需要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朋友的真诚关怀,感谢同事的支持协作,感谢家长的宽容理解,感谢孩子带给我的无限快乐,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是你们带给我美好的心情,让我体会到生活的快乐。因为感恩,所以幸福。

3、积极工作

二战时,德军将一批战俘关押在一个个独立的牢房里,让他们每天编织一定数量的竹篮。战争结束,当他们获释时,有的病了,有的死了,有的疯了,可是其中有一个人却身心健康,与众不同。为什么呢?原来,他认为既然不编不行,否则就会遭到毒打或克扣伙食,那么倒不如坚持每天花样翻新,将篮子编织得一天比一天结实,一天比一天美观。
         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重复着许多相同的工作,李镇西老师却时时提醒自己:我是一名教师,我的生活在讲台,我的生命在学生。他从教20余年,每天都坚持完成好五个一工程”——上好每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

李老师对待工作的态度令人敬佩,我时常在想,如果我能像故事中的那位与众不同的战俘那样,与其痛苦地接受,不如热情地拥抱;如果我能像李镇西老师那样,坚持不懈、永不停歇,将本职工作当作一门艺术去研究、去追求,那么我定能体会到工作中更多的快乐!

 一位名人说过:“生活着、追求着,是美好的;生活因为有了不懈的追求才显得灿烂,追求因为有了火一样的热望才显得珍贵。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为;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让我们为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理想而努力 

更新:2011-09-03 04:05:11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