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著交流会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介绍的教育专著是《不跪着教书》第一次听到这本书的名字,我很惊诧,亦很迷惑,不知其意,但同时也深深地被吸引了。这本书的作者吴非是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一位特级语文教师。“不跪着教书”是他二十多年来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条。这次,他把近几年写的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汇集成一本书,取名就叫做《不跪着教书》。“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封面上的这两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想要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读完《不跪着教书》,我想这句话应当成为中国教师群体每个人的心灵拷问。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篇篇观点鲜明新颖,振聋发聩,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吴非老师在书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由此引出一个话题: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我们教师,快乐真的远去了吗?感叹之余,笔者忽然领悟到王老师《不跪着教书》的“书外之音”: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要学会思考,只有会思考的老师才“有资格”站在学生面前。也只有会思考的老师才不会“跪着教书”,也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个性的、自信的、有思想的学生。笔者在想,我们教师要不跪着教书,应有教书育人的“底气”。“底气”来自于快乐保持意识。是啊,在人的一生中,我们教师可以没有很大的名望,也可以没有很多的财富,但不可以没有快乐的心态和工作的乐趣。我们教师职业性质不会因谁而改变,需要改变...
在这里我想提一提其中的一文——《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这篇文章尤令我感慨万千。吴老师说:“终身学习的立学之本是什么,是独立思考精神。……一般而言,学生缺乏批判能力,在于教师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不敢想,是因为不准说、不能说、不敢说。从指鹿为马的时代开始,就有了能不能说真话的问题。……只要专制主义存在一天,说真话就的需要勇气。”“……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丧失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立人吗?”“……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只能趴在地上了。
做一个把握时间,好读书的学者
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把握时间、不断进取的学者。作为教师,我们自己要有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来,要成为优秀的学者,读书是唯一的途径。《不跪着教书》的可贵之处是不但“找出了中国教育的痼疾”,而且还开出了“拯救痼疾的良药”。作者在书中谈到的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或者说痼疾,比如不让学生读名著、不让学生请假过生日、不让学生迟到、不让学生组织课外活动,教师接受学生礼物、教师接受学生家长宴请、教师要学生家长办事,以及怎样做一个出色的教师等等,这些除了在文章中可以找到答案以外,作者还为所有的阅读者开出了一副普遍适用的“良方”,那就是:读书。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我认为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永远地读书,从书籍中获得教育智慧。”是啊,“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以后,我们要把时间一点一滴地挤出来,用到读书上,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感悟三:做一个善待他人,有爱心的仁者
教育首先要培养有善心、有同情心的人,这是作者吴非的基本观点。因此教师要有‘心’:爱心、善心、同情心、感恩的心、纯洁的心。要教会学生拥有善良,懂得感恩,懂得同情,懂得珍爱一切生命,懂得宽容理解,懂得真善美。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教师只有善待自己的学生,才会培养出有善心、有同情心的人才。书中说:“给下一代留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只要种下这粒种子,它就能倔强地成长,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它也能保存着;反之,邪恶的种子一旦植入,迟早也会将给孩子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 教师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宽容的、有爱心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人,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
“教师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是跪着的,那他的学生只能趴着了。”“学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驯服的思想奴隶。”教师应该首当其冲地成为一个思想者、一个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人!教师的人格独立了,才能给学生良好的示范;思想独立了,才能教会学生用智慧去怀疑,去判断,去立论,去创新!“我美丽,因为我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只有教师的思想光明才能烛照出学生的精神灿烂,只有教师的情感高尚才能熏陶出学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学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师的人格伟岸与厚重,才不会导致学生的人格猥琐与浅薄。试想,如果教师不能坚持独立的见解,只会唯唯诺诺,学生又怎么能够独立思考,怎么能够形成独立的人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