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名好教师吗?
——《导入技能训练》学习体会
多年来,对于好教师的讨论一直没有间断。而在《导入技能训练》一书中,给出了得到广泛认同的表述,那就是:
● 良好的师德;
● 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 扎实的教育教学能力;
● 健康的心理与素质。
在这里,把“良好的师德”放在了首位。作为一名好教师,首先要胸怀宽广,胸有大志,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要有正确的穷达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生活可以清贫,但道德的追求必须是高品位的,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对学生道德的教育需要老师用高尚的人格去熏陶,去感染,教师可以不是名人、专家,但必须是道德灵魂高尚的人,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根基。
而“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教育教学能力”更是一名好教师应该具备的品质,否则,又如何能将自己的所知倾注给学生?又如何引导着学生在知识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顺畅?完成一名教师应该完成的“授业解惑”?所以,这两点我们也无需质疑。
然而,许多时候以来,我们却忽略了最后一点“健康的心理与体质”。随着教师地位的逐步提升,随着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加强,而教师本身的工作也在不断追求着更精、更完美。这就注定了教师们都要付出自己更多的努力去面对自己的工作。作为一线的教师,则更要承受着几乎超过身体负荷的工作量。这就和自己的身体健康形成了矛盾:为了能好好工作,为了能对得起自己面对的学生,身体的毛病算不了什么,只要还能坚持,就要坚持。随着教师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老师们的身体不仅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就连心理也变得不健康。做班主任的老师几乎没有说自己是一个健康的人的,包括自己的心理和身体。
一直以来,我们可能都认为前三项是一名好教师的标准,而忽略了第四点。细想起来,如果一名教师的业务水平再高,教学能力再强,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又怎么去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
面对着四条好教师的标准,我感到惭愧了。自认为自己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的这份事业,能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完成自己“教书育人”的使命,虽然咽炎、颈椎病等一些职业病常困扰着自己,但自己并没因此而耽误学生的一节课。自认为自己离“好教师”的标准不远,但面对着繁重的工作任务时,面对着错误不断的学生时,自己做到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了吗?做到以平和的心态去处理问题了吗?没有,回答是肯定的。所以,单从这一条来看,自己离一名好教师的标准还很远很远。
广大的同行们,面对已得到广泛认同的好教师标准,你对比了吗?你是一名好教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