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思想的教师
帕斯卡曾经说过:“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未经思考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不懂思考的人是不会拥有精彩人生的,那么,没有思想的教师也不会拥有教育梦想。这样的教师自然不会抱怨对教育的赤子之心,又怎么可能精研善教,教育艺术和教育成效又从何体现?不止于此,没有思想的教师或许更危险,他教育出来的学生往往不善于思考,缺乏敏锐的洞察力、缜密的思维力、卓越的行动力,也许会沦为一个又一个社会的负担。一批“庸师”造就一代“庸才”这是教育的不幸,也是社会的悲剧。
因此,打造有学识、有思想的教师队伍是每所学校的首要任务。做有思想的教师让自己的教育人生幸福完整,充实有趣,是每个家教师必须修炼的“内功”。
做有思想的教师,要有一颗抱朴含真的慧心。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个善于思考的教师,一定爱生活,爱教育,爱孩子,甘愿用一生的心血浇灌每一朵花的成长;他一定有一双洞悉世间人情百态、体察教育冷暖明暗的慧眼,社会大事、生活小事、历史经典、现实生活经过他精心提炼;他勤于学习,善于研究,一定具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和出众的人格魅力,引领学生领略到真、善、美的真谛。做一个 有思想的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一颗赤诚的心,一个圣洁的灵魂,永葆良好的心态,渡自己也渡他人,即为“经师”更为“人师”在平凡中享受人生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做有思想的教师,要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社会信息多元化的今天,现代教育带给教师以严峻的挑战,固步自封,自我满足已经无法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首先应是读书人,只有广泛阅读,深入思考,不断汲取别人的优秀文化养分,。才能丰富自己的学识,提升内在的修养。一个不读书的教师,永远生活在狭小的自我世界里,很难享受有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充实。教师读书要广泛涉猎,博采大众;读教育专著,走近名家大师,感受教育的浪漫和深邃;读人文书籍;增长知识,陶冶性情,拓展思想宽度,培养博大的人文情怀;读时文报刊,更新思想观念,把握时代脉络,准确甄别社会发展的动因;读学生读物或学生写的书,走进他们的心灵,倾听他们成长的悸动,分享如歌青春的甜美与酸涩......读书养性,文章育人,倘佯在书的世界里,我们的生活慢下来,慢下来,心灵归于安静,思想不再肤浅。
做有思想的教师,让笔尖舞动多彩的人生。写作表达心声,文字洗练思维。作为教师,无论你是小学教师还是中学教师,无论你教语文还是其他,书面表达理应成为一项必备的基本功。你不一定成为作家,掌握高深的写作理论,创作若干长篇巨作,但你可以记录生活点滴,书写心灵感悟;你不一定成为教育家,研究多少教育史论,总结几条教育模式,出版几本教育专著,但你可以坚持教育随笔写作,不计篇幅长短质量高低,只要坚持就能进步。记录,是一种思想砥砺,是一种情感宣泄,或文采飞扬,或平时真切,都再现了你的新路历程。当文字在 笔尖缓缓流淌,你的思想又完成了一次升华。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思考让人清醒,思考引人前进。纵然你不是思想家,你也完全拥有独立思考的自由。当极端实用主义、教育功利一天天消磨这教师的意志,侵蚀着教师的灵魂,压仰着教师的创造时,我们真的需要沉下心来,做一个有思想是教师!因为有思想的教师心中才有梦想和信念,才能坚守教育的良知和底线,享受教育的快乐和幸福,才能深受学生的敬佩并引领学生在思想和学识的天空尽情翱翔。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思想的成就名师、专家的灵魂。做“实践的思想者”和“思考的实践者”,以灵魂唤醒灵魂,以思想孕育思想,以素养托起素养,让平凡增添神采,让生命更加厚重,是每一个教师应有的追求。
做有思想的教师,这是教育追求的一种境界,或许只是一种美好的教育理想和浪漫主义情怀的体现,因为残酷的现实生活让我们中的大多数不免最终都流入了流俗,成了菱角被打磨殆尽的“沙子”纵然如此,我们也应该用仰视的目光去欣赏那些站在高山顶上的突兀嶙峋的“巨石”,并梦想成为他们!做了教师,某些时候还是应保持一定的文人的清高,做一块思考的怀有个性的石头——要是人人有甘愿做平庸的沙子,谁还会去成就天地自然的峻峭和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