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请向前走一步
[内容提要]本文从教师的教育习惯出发,论述了老师向前走一步,就会避免师生间的情感硬伤,感受到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就会善于把握和了解学生的闪光点。通过三个案例具体明确教师应该少感叹,多行动,向前走一步,建立真诚友善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更好的读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情感硬伤 情感世界 闪光点 教师精神
“霸道,懒惰,怕苦”
一.老师向前走一步,就会避免师生情感的硬伤
在当今的师生交往中,往往会出现师生情感的两大硬伤:情感层面是师生关系的概念化、教学教育理论模式化。情感层面师生关系的概念化,就是指师生关系缺少人情味,而是热衷于分析概括,重视一些先验成说,使师生之间真正的交往意义缺失。
多少年来,教师通常是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身份出现,并把“为人师表”的“职业角色”深深地“内化”;而学生们是如此经常地被告知:教师比他们懂得多,高明得多。于是,在课堂上,老师往往成为知识的化身,真理的掌握者。老师不知道自己也会错,即使有错,学生也不大敢指出,长此以往,教师就就成了统治学生思想的君王,学生则是唯命是从的臣下(特别是中小学)。师生之间缺乏真诚的交心。教育的效果也会打折扣。相反,老师平等地对待学生,从讲台上走下来,到学生中去,就会避免师生情感的硬伤,少些师生间的隔阂,多点人情味。
请在看下面的案例:
连续几天的作业陈某某同学的字都很槽糕,和他自己以前的作业相比退步了许多。“怎么回事?”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严厉地批评说,“写字是否认真,表现出一个人学习品质。你这样下去一定没出息。” 陈某红着脸站着,不吭一声。我又到班里把他的作业本展示给全班同学看,把他作为典型加以批评,以效儆尤。我发现陈某眼含泪水。我想这下对他震动不少了吧。不料下课后,一个学生跑来告诉我,陈某在周一大扫除时手受伤了,拿笔都有困难,但他还是把作业完成了。他劳动积极,因公受伤应该表扬;他手痛坚持完成作业,更是值得肯定的行为。可我不了解情况却批评了他。如果我在看到他字写得差,不是蛮横的劈头就指责,而是耐心的询问,也许这错误就不会发生。如果另外同学也不来说明情况,岂不是冤枉了一个好同学。于是,我特意开了个简短的班会,首先在班会上我表扬陈某劳动积极,并且手痛坚持完成作业。其次又对自己没有调查研究,就批评了一个原来应该受表扬的同学,作了诚恳的检讨。第三步我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他道歉。自此我不仅得到了一份师生的真情,更让全班同学知道有错就应该检讨道歉,老师也一样,师生的关系是平等友善的。
老师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就要向前走一步,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出处,尽量避免老师由于自己的错误而导致师生情感的硬伤。当然老师要承认并检讨自己的错误,也需要勇气和责任心。但学生一旦感受到师生间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后,就会以加倍的真诚来回报老师,其教育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教师向前走一步,就能感受到学生复杂的情感世界
老师和学生的交往主要在学校、在教室,彼此的了解也多是学习的一面,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学校以外的天地很宽阔,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他们的情感细腻丰富。如果老师囿于学校来看学生,就会坐井观天;走出教室,走出学校,民主的、平等的和学生交往,就能看到学生更真实更精彩更复杂的内心世界。老师向前走一步,既能发现学生的可爱,也能体谅学生的困难,发现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再请看下面的一个案例:
金某某是我班的一个插班借读生,开学的一周,他情绪很不稳定,上课老走神,作业完不成。我觉得应该和他的父母接触沟通一下。周末我开车来到他家,通过交谈,我了解到了许多情况。金某的父母为了他能更好的学习,把他从乡下转到城里就读,但初来乍到,金某适应不了陌生的环境:离开亲爱的爸爸妈妈,他找不到感情寄托;离开温暖的家,住在一个社会上的辅导学校内,他生活不能自理;离开原来的老师同学,举目无亲,他感到孤独无助。他想回原校就读,但他又知道转到城里读书,父母花了很大的心力,再回去就对不起父母。他很矛盾,上课老想这些问题。讲述时,家长和孩子都哭了。他们的眼泪深深地震撼着我,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离乡背井,没有父母细心关爱,远离亲朋好友的情感慰藉,为了求学来到陌生的新学校,这是一个多么勇敢懂事的孩子!我设身处地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金某某是我的孩子,我将怎么做?于是我在生活上关心他,晚上经常到他的寝室坐坐;在学习上帮助他,并把他的情况和其他几个
倘若当时我只是以金某在教室的表现为依据加以表扬或批评,很可能就伤害了这个学生,不能走进他的情感世界。老师只有设身处地走出教室,创设友善的对话情境,去了解学生的异常行为,然后尽自己的能力帮助解决,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学生复杂的内心世界,体谅他们的难处,更是对学生的关爱,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我们教师向前走一步,就会善于把握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教师不可能不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如果我们的眼中只有成绩,就有失偏颇了。学校的学科设置不可能包含社会上的所有知识,每个孩子的能力、特长不尽相同。社会也需要学校培养各方面的人才。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知识,而没有包含活生生的儿童。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的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我们老师如果只是用学习成绩这一把“尺子”衡量全体学生,对学生是不公平的,甚至是不道德的。老师只有在关心学生学习成绩的时候,再向前走一步,鼓励、尊重并引导学生去发现自身的长处、闪光点,才是科学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其实,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咱们就会多一批优秀的好学生;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咱们就会少一些无奈的感慨;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咱们就会为教师的职业欣慰不已。闪光点即指一个人的长处和优点。抓住人的优点和长处来肯定、鼓励、表扬,哪怕是一点点,都能有效地打消人的自卑感,唤起人的进取心。
请看下面的一个案例:
初一的阶段性测试成绩出来了,我的学生叶某某和陆某某的成绩又处在班上最后两名。如果光讲成绩,势必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会让他们感觉到在班级里越来越抬不起头。我想该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我觉得应该去看看学习成绩以外的东西。为了更好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我在班里举行了“我能行”的主题班会,每个同学至少要说出自己的三个优点。当轮到叶某某,陆某某发言时,我特意作了笔记,我要从放大他俩的长处着手。叶某某说,他喜欢电脑,爱好漫画,还会十字绣。陆某某说,班级大扫除时他很卖力,他团结同学尊重老师,因为爸爸是水电工,所以他也喜欢动手操作,会装电灯。我不仅在班上大加赞赏,而且分析这些长处在社会上的用武之地。同学们对他们的长处也是鼓掌肯定。班委决定让叶某某管理班级电脑,陆某某管理班级的卫生工具。一个学期下来,他俩尽心尽职,工作做得很好,被同学们评为班级的工作积极分子,更可喜的是他们不再破坏班级的纪律,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特别语文成绩更是达到了中等水平。实践证明:赞赏的话语就像体育比赛中的啦啦队,其激人奋进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如果老师不能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予以发展,就会失去教育转化使其成才的机会。学生的自信心,紧张度,特别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都会影响知识的迁移。因此,我们老师必须善于发现并及时引导学生的特长,适时地把这一闪光点迁移到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轨道上来。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新课改的氛围中,我们不仅仅以分数的高低来论这类学生的优劣。但是,为这类学生创造发挥其特长的机会,积极鼓励、帮助他们,这又是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老师,请向前走一步,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去关心学生的特长,激发他们放大自己优点和特长的欲望和热情,对学生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指责;多一点温情,少一点冷漠。和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平等地交流、真诚地沟通,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在和谐的氛围中,各自生成或建构自己的情感认知,让整个教育过程充满创造色彩。这样才能避免一叶障目,才能达到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我们不必求人人升学,但却应该让人人成材。
结束语
记得有一次名师名校长论坛将关注的焦点投射于教师精神,有专家提出教师人文精神的内涵很丰富,既包括教师的人格修养、精神世界,也包括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涉及的人文内容,包括教育的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的实施方法和手段。人文精神尊重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精神生活,人文精神还应该包括对人的各种需要的理解和包容,特别是对人的关注与关怀。教师的人文精神首先表现为关爱生命。作为教师,要关爱学生,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对学生友善、宽容、耐心;创造宽松民主的成才环境,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
所以我们认为:老师从只是注重学生的成绩向前走一步,去发现、承认自己的不足、偏见甚至错误;老师从只是注视学校、教室向前走一步,去体谅学生的内心情感;老师从讲台向前走一步,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就是教师精神的具体表现。让我们每个老师记住:再向前走一步。
注:本文来自教学中的真实案例,全属原创,没有参考书目,所以此项省略,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