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长”了
今天期末工作接近尾声,我们学校对一年来的每人一绝练功活动做最后的汇报交流。
看别人的练功展示,我总是带着欣赏、带着虔诚、带着半桶水的心态,悉心聆听着……
最喜欢麦静老师的历史故事《韩信月下追萧何》,因为故事很长,而且略知一二,所以我听得不是很仔细。但是她对故事的诠释,我却特别喜欢。在工作中,你要成功,得具备四行:首先你得行,二是得有人说你行,三是说你行的人得行,最后自己身体也得行。多么精辟的总结,多么深刻的感受,多么与时俱进的感悟啊!
最佩服杜金月老师的快速数笔画,每一个汉字只要一出现,就立刻能说出汉字的部首和剩余笔画数(而这些字里有很多是非常难认的生僻的字),这是很多教师望尘莫及的,所以我认为她才是真正的“一绝”!
最激动的是自己上台展示自己的练功项目——经典背诵《论语》100句。我感谢这次活动,让我能挤出时间背诵自己喜欢的东西,积累一些经典,增加一些底蕴,感觉自己厚重一些,是一件很舒服的事。但是到了提问阶段,王校长问我:你认为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你认为现在君子多还是小人多?面对校长的提问,我多么想和校长做一次真正的交流。但是这里是公众场合,全校近一百名教师都在呢!我只能说君子多,哪怕校长说我头脑混,以前看问题也不这样啊!——我不喜欢做积怨他人、抱怨社会的人!
其实关于君子和小人,《论语》中有明确的区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看了这些关于君子和小人的阐述,让我对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有了进一步的修正。当然在结合自己的时候,也观察了我们的身边,甚至审视了社会上的林林总总。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舍利取义?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严格要求自己?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没有“成人之恶”?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胸怀坦荡,一心为仁?……君子啊,社会呼唤你!
展示结束后,我坐到位置上,闷声不语。凭我的直率,要在以前,估计一阵雷人语言就得在今天横空出世!岁月除了可以在人们的脸上留下痕迹之外,还可以把心里话沉一沉,语留三分,换个场合交流。我突然觉得自己“成长”了!
这样的“成长”是畏惧什么吗?不是,我想这是对大家的尊重!
这样的“成长”是顾虑什么吗?不是,因为这本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的!
这样的“成长”是不在意自己的说法吗?不是,而是我一人说了对于茫茫人海简直就是绵针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