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不做雕刻家 做欣赏家

作者:宋莹 来源:XSK 点击:3982

过去同一座山上,有两块相同的石头,三年后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一块石头成为雕塑,受到很多人的敬仰和膜拜;一块石头却成为路边石,被人搬来搬去,还经常受到践踏、污损。路边石极不平衡地说道:“老兄呀,三年前,我们曾经同为一座山上的石头,今天却发生了这么大的差距,我的心理特别痛苦。”雕塑石头答道:“老兄,你还记得吗?三年前,曾经来了一个雕塑家,你不愿改变,害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而我那时想象未来的模样,乐于改变,也不惧怕刀割的疼痛。于是,雕刻家在你身上只是简单地处理了一下,在我身上呢?锤子砸,钢锯锯,刻刀刻,纱布磨……我经受的改变是你的数倍,我忍受过的痛苦比你多得多,这才产生了今天的不同啊!”路边石听了这一席话,既惭愧,又后悔。看完这个故事,千万不要认为我想成为学生的“雕刻家”,对学生又是“锤子砸,钢锯锯,刻刀刻,纱布磨……”。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一件值得欣赏的“艺术品。”学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的选择,我们无法改变他们,只有学生自己能改变自己。我们要作的事是放大他们美好的、积极上进的一面。当他们受到污染时,为他们除去污汁。鼓励他们积极地面对人生,对自己负责,做自己命运的雕刻家。
  一个班级肯定既有好生,又有差生,作为教育工作者,千万不能因为差生学习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这些后进生真的无药可救吗?或许老师的冷眼相看,是把他们推向更为错误方向的助力。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一、用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有人说,教师对学生的爱,甚至可以影响学生对整个人生的态度,而对后进生来说,更需要得到老师“雪中送炭”式的爱。每一个孩子都想成为好学生,他们对老师充满了尊敬和依赖,但智力差异和自制力水平的不同,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水平与素质参差不齐。我的一位老师知道我从事教师行业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特别是对待后进生,要学会使用你的手指,多伸出四个手指摸摸他们的头,伸出你的大拇指表扬他们,你就会发现这些孩子会给你很多惊喜。”在班级管理中,我时时刻刻以老师的话鞭策自己,始终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的“友爱”倾注给这些孩子,为他们营造出一个平等、和谐的气氛,让他们感觉到在这个集体中有一席之地。反之,如果教师不能关心他们,一心只想着学习好、表现好的学生,那么,班主任的偏爱就会强化一部分学生的自负心理,后进生就会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事事都不如别人,使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隔膜,转化后进生的难度也就加大了。怎么能让后进生感觉到老师、集体在关心他们呢?

  1.在安排座位方面,我用优秀学生和后进生的搭配,让学习比较优异的学生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会遇到的困难。

  2.在课堂提问中,我有意识的激励那些不愿举手的学生,使他们踊跃发言,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的课堂中来,没有时间发呆思想开小差。

  3.在班集体活动中,我不忘留机会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

  另外,在教学的同时,多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例如我们班某位同学,遵守纪律差,学习成绩差,经常受到冷遇,就产生了“生来不如人,学好不可能”的自卑心理。一次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回顾上节课的主要知识,他似乎产生了兴趣,于是我鼓励他站起来叙述给其他的同学听,赢得了全班的掌声。那天,我发现他第一次没有在课堂上开小差。从此,他做事情少了一些自卑,多了几份自信,他相信只要努力,成功是有可能的。每次做完作业后能主动拿给我看,在家也能认真复习功课了,因此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可见,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便能扬起后进生自信的风帆。一点小小的突破,让后进生体会到了做人的尊严,于是后进生的转化便从这里开始了。

  二、用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与好生相比,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虽然外表冷漠,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信任。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对他们嘘寒问暖,不舒服时给他们送去及时的关切话语,使他们不会有被放弃的感觉。但是,一旦他们犯错,教师一定要从严要求,但要心平气和,以诚对待,切忌动不动当众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教育的难度。有一个屡试不爽的好办法,就是吸收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让他们承担某一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使他们感受到自己不是一文不值,产生老师相信我,我也一定要做好的想法。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在表扬其工作做的好的同时,与他共同分析自己有待努力的地方,这样,他一定很乐意接受并改正。还可以就势延伸到他平时的所为,他一定会很客观的评价自己,并有悔改的表示。我班有一个同学,他在班上除了不好好学习,还有小偷小摸的习惯。别人说他,他就动手打人。班上大扫除时,我有意把擦电扇、窗户的任务交给他,让他负责。他果然不负我的厚望,完成的相当漂亮。甚至还主动把前后门也擦的一干二净,从此以后,劳动积极的名单中再也没有少掉他。对班集体也多了一份责任,能主动向我反映班级中的违纪现象了。一点一滴的进步过程中,我始终不放松对他的要求,每一个小毛病的改正,我都倍感欣慰。

  三、用耐心期待他们的进步

  有人说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的,总是面对新的一天,新的学生。但其实,教师经常要做的却是重复性的工作。教师感到最累的往往是苦口婆心的教育刚有一点起色又面临反复,用了很多的时间、心血却好象没有什么效果。一次次的反复考验着教师的耐心。

  罗星是我们班的一个学生。从入学到至今,学习和行为习惯都是一条波浪线。表现不好,成绩下降;教育,谈心,稍有进步,不久又退步;再教育,稍有变化;又反复……五年级后就迷上了进电子游戏室和网吧,致使上课听讲不认真、成绩下降,虽批评教育却总是屡禁不绝。有一次,发现他又进了网吧,他父亲赶到学校,在办公室就要打他,我挡在他们父子之间,这时他父亲非常失望地对我说:“我看,这个孩子是没救了。”可就在那时,我转身看到了他眼里拼命忍住的晶莹的泪水,我便知道他一定还想学习。于是,当他父亲离开后,我把他叫到一旁,轻轻对他说:“你真愿意做个没救的孩子,让老师,还有你父亲都对你失望吗?”他一直低着头,抿着嘴唇,听到我的话,他抬头看了我一眼又低垂了下去,然后轻轻地摇了摇头,我看到他眼角闪烁的泪水还没有拭去。其实,我也曾一度因罗星的屡教不改而失望过,而此刻,我想,在他自己的内心深处有了和我一样的想法,他也一样想做个好学生,也必定不会认为自己是无药可救的,只不过是自控能力弱了一些。这一次,我改变了以往的方法,并没有和他多谈,而是对他说:“在学校政教处有班级订阅的50份报纸,你去帮老师领来,好吗?”。这时,他又一次抬起他低垂的脑袋,投向我的目光明显有几分惊诧,也许,他是在奇怪,我为什么没有跟往常一样语重心长地批评教育他,犹豫着是不是真的可以离开,而当他看到我肯定的神情时,便飞奔着向政教处跑去。

  此后,每次上课时多看看他,请每一位任课老师在上课时多关注他一点,找一些比较容易的问题让他回答,然后及时给予表扬肯定;课间时只要一有为集体效劳的小事情,比如去学校保管室领取大打除的工具,去阅览室归还借阅的图书,我都算上他一个。放学后,请一些行为自控比较好的同学多和他一起回家。其间,他的学习积极性和行为表现都明显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他还是有过一些反复,但他每次都会来向我坦白,这时我都会对他说:“你能改变自己的!”他有了一点进步,也许他还会下降,我也不敢保证他就能这样安稳地走下去,但是,耐心地期待总比一味地失望要好。教育是一种育人的艺术,是欣赏美的艺术。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孩子们并不缺少努力,只是缺少欣赏。欣赏学生是一件让师生都快乐的事,只要我们心中有爱,眼中有学生,一次小小的肯定,一个会心的微笑,都能传达我们的欣赏与赞扬,欣赏学生们的天真顽皮,就会理解他们的活泼好动;欣赏学生们课堂上的独到的“狡辩”,就能发现创新的智慧火花;欣赏学生习作中的一个个“闪光点”,就能培养出许多文笔优美的“小作家”。

  不要做雕刻家,而要做一个艺术品的欣赏家,让每一件艺术品在我们眼中闪光

 

更新:2011-06-16 05:33:03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