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网络教研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有幸参加了教育部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我收获颇丰,特别是在学校规范化管理、教育理念及办学思想等方面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视野也大大开阔了。这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规范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为进一步深化落实“走出去,请进来”办学思想,以切实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参加了由吉林市教科所举办的“与教育科研基地校拉手”活动,并和昌邑区第二实验小学结成联合共同体。我们非常珍惜这个交流学习的机会,以网络为平台,基于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和二实验小学建立了真诚长效的沟通与交流,共享科研、教研、培训三位一体的管理理念,共享名优骨干教师的教育经验与智慧,共享科研方法与理论。几年来,我们在切磋中共同成长,在交流中携手提升。拉手活动促进了我们各自学校的内涵式发展,使得我们的科研工作、教育教学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为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育理念,我们首先建立了由教学校长具体负责,由二实验小学名优骨干教师和我校教师组成的“携助体”,根据我校教师的教学特点及所教学科,我们挑选出有工作热情但经验、理念不足的一部分教师与二实验的名优及骨干教师形成一对一的“携助体”。
携助人利用网络平台,与受助教师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开展网络教研,探讨教育教学及科研工作中的困惑与思考。通过QQ对话,回帖,留言等方式,让携助人、受助教师间进行了一些教学中热点问题的交流,教师利用回复的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解决了许多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利用网络跨时空交流的优势,突破了名优骨干教师与受助教师只能小范围、短时间互动的局限,大大减少了开展常规教研活动时不可避免的路途上的奔波和耗时,更直接地发挥了携助人对受助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同时,名优及骨干教师在携助过程中,教学相长,也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实现了“双赢”。
“携助体”每学期要制定活动计划,携助人、受助人各一份;通过网络教研与常规教研相结合的形式定期开展研讨活动;携助教师每学期要指导受助教师备课,审阅3-5份教案,教案中要体现出指导过程的文字;要指导受助教师上好汇报课,有授课的详案;要保证听受助教师课的节数(每学期不少于3节),听课记录上要有体现;要开展示范课教学,每学期不少于一次;要对受助教师要进行学期成果评估检查,写出书面分析报告和总结;受助教师每学期学习、听课不少于10节,并有详细的听课记录,写好听课感悟,定期总结提升教学经验。
通过“科研拉手”活动,两校教学相长,我校受助教师在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教育理论、学科专业和文化修养、教育思想、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教学效果等方面均有了很大提高,而携助教师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他们针对不同教育教学环境,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自己的业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活动调动了两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营造了“比学赶帮”的良好教学氛围,为更好地开展两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是远程培训为我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了先进的理论指导,助我在教育实践中一展风采。这次培训,使我深刻地感到:要把学校的工作抓好,把学生教育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是校长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要有前卫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有高超灵活的管理手段,要有高尚的灵魂,要有不断学习进取的精神,有渊博的知识,独到的治校方略。校长应该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思维和发展的引领者。我将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继续深化、理解,学以致用,结合本校的特点,灵活、有机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确立我校的规范化管理,把我校打造成强校贡献出我应有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