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为专业发展打“补丁”

作者:聂艳军 来源:xsk 点击:2185


 

 

基于对“理论指导下的自觉实践”的响应,近段时间重温了数学教学心理学理论,对感知、表象、抽象概括、联想、变式、反例、迁移等心理学名词、原理的认识,渐渐敞亮了。以数学教学心理学反观数学课堂,为那些“违背规律”的教学设计还被自己叫好而脸红心跳,所谓“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

以“面积单位(平方分米)”教学为例:

学生学过平方厘米,知道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而且已经形成了平方厘米的空间表象。之后教师让学生用平方厘米度量相关图形的面积、邮票的面积,然后不露声色地让学生用平方厘米度量镜框玻璃或凳面的面积。有的学生有点犹豫,有的学生还真的一平方厘米一平方厘米地度量。等到大家都觉得这样量很麻烦时,教师问大家有什么想法,学生说:最好有一个大一点的面积单位来度量。教师趁势让学生创造一个大一点的面积单位。有学生创造出了平方分米,教师就说:“好,就用平方分米。那什么是1平方分米呢?”学生猜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教师随即出示一个平方分米的模型,橘红色的,指着比划着说:“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现在我们来仔细观察平方分米这个面积单位。这里,平方分米是什么形状的?它有多大?看清了吗?看清了,就请大家把眼睛闭起来,在脑子里面想:刚才看到的平方分米是什么形状的?有多大?”(全体学生闭眼回想。)一会儿,教师问:“大家在脑子里留下了平方分米了吗?(学生仍闭眼回想,答:留下了。)留下了,就把眼睛睁开。现在请把信封里的平面图形拿出来(每个人的信封里预先都装着三四个正方形,边长分别是1.2分米、1分米、0.8分米的)。谁能很快地把1平方分米挑出来?”很多学生都很快地把1平方分米挑了出来,相互交流。也有少数学生挑错了,教师再引导纠正。

以前,读到这则教学片断,就觉得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了,对这一片断的认识仅停留于学习方式的改善上。置于数学教学心理学理论的视角下审视这一片断,可谓经典设计、韵味无穷。为什么让学生用平方厘米度量镜框玻璃或凳面的面积,平方分米的颜色为什么是显眼的橘红色,为何要闭眼,为何要挑图形等等,其背后都能找到数学教学心理学的内核。

“底子”苍白,无论教学技巧如何出彩,课也是索然寡味的。(余慧娟)

希望越来越多的老师都来学习数学教学心理学,为专业发展打“补丁”。
 

更新:2011-06-09 05:21:16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