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爱岗敬业,德高业精

作者:侯敏洁 来源:张家港市杨舍中心幼儿园 点击:3043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孩子如何做人的引路人。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孩子素质的培养。师者为师亦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孩子佩服,从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信合格的教师才能塑造出优秀的孩子。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

师德的好坏从大的方面来说影响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从小的方面来说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的,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严谨治学、勤于进取”、“热爱孩子、积极育人”、“勇于科研、平等竞争”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在孩子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因此教师必须要有良好职业道德。因此,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特别重要,只有教师具有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才能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以优异的素质去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蓬勃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二、创新的能力。

对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多层面、多角度、互动互补的立体工程,诸如身体、思想、心理,个人和群体的培养等等。而创新,是孩子发挥潜力成长成才的基本素质。其培养,必须贯穿于素质教育立体工程的一切层面、所有角度。教师有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专业,但都必须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现者、传播者。如果教师本身缺乏创新素质,又怎么能以“身教”的师表来树楷模,导方向,做人梯呢?因此,高素质的教师,必须首先是有创新素质的精神,才能把孩子培养成新一代的创新人才。

教师的创新素质必须是成体系的、全景式的,必须是有再生与辐射能力的。前者指教师的创新,应该是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协调一致、相辅相成的创新;后者指教师的创新素质,主要不是体现于教案中、课堂里,而是体现于教学对象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养成、发展、开花结果。为此,教师必须通过“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接受新知,强化创新精神。

三、良好的个性。

一个人的个性的形成既有先天的不同素质基础,又有后天环境条件的影响,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就孩子而言,影响他们良好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对他们进行教育的主要施教者——教师的个性。教师个性的影响具有导向、凝聚、使孩子亲师等多种功能,教师的良好个性品质一旦得到孩子的认同,就会激起孩子的学习需要,从而由认同到模仿乃至内化。富有个性魅力的教师如同一种粘合剂,能将每个孩子紧紧地凝聚在他的周围;富有魅力的教师能以独特的教育风格,使孩子迷恋而爱听他的教诲。由此可见,热爱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其得以全面发展,是教师成功的关键。健康的心理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孩子,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教师就是要传道、授业、解惑,对孩子和同事在学术上不能有丝毫地保留。同时别人的进步也是促进自己不断努力学习的动力,正如美国历史学家杜兰特所说“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成长的过程。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就应该以自己的师德修养和教学业务相结合,用自己的师德让教育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一、师德修养要与自身学习相结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育工作者,以教书育人为天职,我们应该孜孜不倦地学习,才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有的老师喜欢说:“现在的孩子不好教,活动的形式越来越活”。其实不然,这正是个别老师没适应教育的发展而导致的。社会在不断进步,现在的孩子较以往的孩子也有很大的差别。他们个性鲜明,社会知识丰富,如果作为教师不去学习,不断掌握当今科学文化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就不能够教好现在的孩子。如:在上大班科学《有用的电线》,孩子说:“老师,我爸爸说还有的电线会发热的。”一句话激起千层浪,老师急忙接应到:“对的,有的电线在通电之后就会发热。还有的电线里还装了电珠还会发光呢。”老师在孩子们的期盼中展示了会发光的电线,这样更激起了孩子们对电线的探究兴趣。类似的事件常有发生,如果老师不“充电”,根本无法适应现代教学,做到正确无误地传授知识。

在班主任工作中,更是需要广博的知识,只有教师有了广博的知识,广泛的兴趣。才容易让孩子亲近,让其了解你,佩服你。相反,我们就无法知道现在的孩子爱好什么,喜欢做什么事,他们中间流行什么,这样不但不利于我们开展工作,而且也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如果我们懂“他们”,不仅可以使师生关系十分融洽,还会让我们在工作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成为一个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

二、师德修养要与自身教学相结合 。

教学工作是一个教师的主要工作,我们的工作对象都是相同的--活生生的人。教学既包括老师的教,也包括孩子的学,所以教学是个双边活动,就因为此也给个别老师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有的同学喜欢上音乐活动,不喜欢美术活动,有的语言见长,有的活泼好动。所以孩子在不同的学科活动中表现也不一定相同。我们应该多理解孩子。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坚持教书与育人并举。严格课堂纪律。让孩子感觉到老师爱每一位同学。千万别放弃任何一名孩子。放弃一人就等于放弃一群。最后,自己教学还应该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只有我们准备充分了,既有了上课的内容,又知道如何去教。那就能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激发孩子热爱你的课堂,真正喜欢你。这正是提高师德修养的基本条件。

只要我们心中装有孩子,把孩子放在首位,加上自己苦于钻研,经常去听老教师上课,多向他们请教,我们就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也加强了教师间的交流,加深了同事间的友谊。在工作中,相信师德高尚的教师也不会保守,只要我们虚心学习,就能促使自己的师德修养更上一个新台阶。

三、加强师德修养要与教法相结合。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孩子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孩子喜欢变化灵活的教学手法,特别是小孩子,如果我们长期采用一种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孩子会厌恶,教学效果不会好。渐渐地他们就对你的课堂失去兴趣,记得在大班“重量”的传递性这个内容的时候,很多孩子不容易理解,什么是不等式的传递性呢,若1个菠萝等于2个苹果的重量,1西瓜是2个菠萝的重量,1个西瓜等于几个苹果?对于聪明的孩子,这个问题一点都不难,但聪明的孩子总是占少数,教育要做到公平就应该面对全体的孩子。于是让孩子用自制的天平,用大小积木进行试验,感受其中的传递关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孩子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让孩子学起来更轻松。这不正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吗?


 

更新:2011-06-02 06:46:29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