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凡女教师的青春三部曲
——师德标兵汇报材料
岁月如流,似在弹指之间,我从教十三年的光阴全都化作记忆,写在我青春的书里。于我来说,过去的日子虽平凡,却是我心灵深处隽永的字句。翻开我视若珍宝的书籍,撷取三个词语,慢慢回味,让记忆在回味中渐渐清晰……
一、选择
老实说,我成为教师,其实只是走上了父亲为我设计的人生轨迹。师范毕业之前,我从未认真地设计过自己的理想,在我的意念中, “理想”一词似乎总是与遥远联系在一起。然而,来不及思考,来不及选择,我便一脚踏上讲台,成为一名代课教师。
走上工作岗位仅三个月,父亲便被查出罹患胃癌,继而母亲因经受不住打击也病倒在床。十九岁的我不仅要照顾重病的父母,还得照料年过八旬的祖母,并成为刚上高中的弟弟的精神支柱。我想过放弃这份代课工作,可父亲坚决不同意,于是,我这柔弱的女子只得学会坚强,在学校与家庭之间连轴转。
二零零一年,我们得到了可以参加全县小学教师招考的讯息,父亲鼓励我利用暑假在家认真复习准备。我便早晚做农活,中午天热的时候在家复习,一边复习还一边做了许多笔记。那年十月,考试如期而至。出乎意料的是,所有的试题都不是我们复习过的内容,于是,凭着先前学生时代的一点底子,居然也幸运地挤进了前十。之后的变化极富戏剧性。我顺利通过笔试,但在面试中表现平平,成为被淘汰的第一人,我跑到广场的僻静处大哭了一场,为的是辜负了父亲对我的期望,而后打点行装,准备第二年春天便远走他乡,打工挣钱为父母看病,然而,还没等这个计划成形,我就得到电话通知:赶紧到教育局领取资料参加体检。我成替补了!就这样,这个职业选择了我,而我,选择了留下。
二、挣扎
我选择留下,便拥有了父母眼中的铁饭碗,我和父母,都比较满足。那期间,我仍然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来回奔波,生活得忙碌而充实。在学校里,有既是学生又是朋友的孩子们与我朝夕相处、心灵相通;回到家里,我可以好好孝顺父母、照顾奶奶;偶尔还会收到上高中的弟弟寄来的优异成绩,我对未来满怀希望!
我抱着“做最好的自己”这一信念,认真对待自己从事的每一份工作。学校缺数学老师,我便成为“XYZ”的传道者;全县开设小学英语课,我又摇身一变,成为英文老师,跟学生一起学习ABC;当我感觉自己的英语水平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便又申请回到语文教学岗位,并从头学起,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当班主任的时候,我把每个学生的冷暖挂在心间,甚至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作为少先队辅导员,我促使自己大胆开展工作,并坚持将常规工作做得细致而有效;就算自己并不熟悉的教务工作,也能虚心向领导或前辈请教,力争做到最好。
日子就那样过着,有些不咸不淡。突然有一天,我不想拿起教材,不想走进教室,却又不得不拖着满心的疲惫一步一步挨下楼梯,走近我那群让人费心的学生们。沉重的脚步声敲得我心发痛,真想一屁股坐在楼梯上,就一直坐下去……
我的内心开始挣扎,开始怀疑我当初的选择。我的目光有些犹疑地投向了多彩而未知的世界,期望在那里寻觅到我的价值。然而,一切都是徒劳。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几乎乱了方寸:究竟该继续教书还是该趁早放弃?
三、沉淀
彷徨,迷茫,令我无所适从。恰逢“心理健康国培”开始,我幸运地成为学员之一;而今年的远程非学历培训所学内容,也以教师心理健康及职业倦怠为学习专题。这两次学习仿若两剂良药,救治了我的心灵。我开始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识教师这个职业。我知道,我的彷徨与迷茫,都来自我的“职业倦怠”,我需要努力调整自己,并用书籍、音乐、运动等方式唤醒我几近麻木的心灵。
我开始在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中寻找快乐的理由,在落后孩子的点滴进步中感知幸福的真谛。我尝试用童心认识世界,用爱心浇灌幼苗。于是,我开始收获。当我出了远门返校时,学生老远就高兴地冲着我叫“老师回来了”,由衷的喜悦便油然而生;当我批阅作业时,学生总磨蹭着不肯离去,只是想看着老师一本本将作业批完,我会尽情享受学生与我的亲近;当一个一度落后的学生老是拿着书要读给我听,直到我肯定他读得好他才离去时,我会不由自主地为他感到欣喜……作为一个老师,幸福的感觉也莫过于此吧?
心灵浮躁多是因为空虚。于是,我常常用专业杂志或文学作品填补我的空闲时间,便常常收获许多从未曾知晓的知识或哲理,也便丰富了我人生的内涵;或者,在闲暇时刻,听听音乐,做做运动,不仅有效利用了时间,而且促进了身心健康,一举双得,充实而愉悦。
我重新为自己规划了未来,不再编织那些不切实际的梦想。我深深明白,青春即将逝去,匆匆流逝的岁月已不容我左顾右盼,静若止水的心灵,该坚守着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忠诚。
站在心灵之巅,回望来路,曲曲弯弯,坎坎坷坷,其间寥寥的足迹诉说着难忘的往事。已过而立之年的我,再次审慎地问自己:我就这样做一名教师,以致终老吗?这一次,我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是的,我就这样做着一名渡工,将许多等待渡河的孩子送到对岸,而我,将在这来来往往中找到人生的价值。于是,我用了一个“清江船家”的名字,为自己经营着一个网上小家,用心记录着我教育之途中的酸甜苦辣;我还要用即将奉献给教育事业的几十个春秋,尽心书写我完满的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