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传奇
近段时间,偶尔翻阅2011.01《小学教学》杂志,特级教师莫国夫写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传奇——罗才军印象》让我感受颇深。该文回顾介绍了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罗才军老师怎样经过刻苦磨练从一个不见经传的乡村小学教师最后成长为一个全国教学名师,作者从罗才军的成长历程中发出由衷的感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传奇。罗才军,一个有着满腔急切成长愿望的乡下年轻老师,时时充满着一种“愣头青”的勇气,当他被调入浙江省上虞市阳光学校时,他的语文课和名师荟萃的学校语文教师团队相比差距很大,常受到驻校的专家批评,甚至一些资深的教师善意地劝说他:“罗才军,你教语文是不太会有出息了,还是抓紧改教其他学科吧。”但罗才军老师的不服输的“愣头青”脾气充分发挥了作用,他经常会拿着一个板凳,走到名师的面前说“老师,我到你那里听堂课吧。”他就经常在空课时跟在名师的后面“赖”着听课,这种勇气与精神,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他心中的滋味又有几人知呢?一种执着的近乎虔诚的进取之心使他像一只小蜜蜂一样不知疲倦地在教苑里不停地采蜜。辛勤的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磨练,愈挫愈勇,他一步一步顽强地前进,他在成长,他在进步。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一路走来,终于破茧而出,化蛹成蝶,一路高歌猛进,从学校、学区、上虞市、浙江省走向了全国,最后夺得了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桂冠。他执教的《伯牙绝弦》大气圆融,荡气回肠,继承创新,教学高效,40分钟的课堂就想起了近10次的热烈掌声。他成功了,但他没有飘飘然,仍保持足够的冷静和淡泊,课一结束,他念叨的就是回去更认真地教自己的学生,多研究自己的学生,因为那里才是他最应该耕耘的土壤。
看看罗才军老师的成长历程,他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名师,他是经过千锤百炼才成功的。再看看我们自己,有过他那样急切热烈的成长愿望吗?有他那样“我要成为名师” 的奋斗目标吗?有过他那样的辛勤的付出和努力吗?面对别人的批评和劝解,他不气馁,不退缩,我们是否也像他那样“厚着脸皮”跟在名师的后面要听课,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呢?为了讲好《伯牙绝弦》,他批注了8000多字的文本细读,十余次的试教失败,10多篇充满追问的反思文章,一次次绞尽脑汁的磨课,我们上一节课,是否也像他那样付出了很多?有时我们别怪学生启而不发,是榆木脑袋,关键是我们有时就没有吃透教材,没有吃透学生,没有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设计问题不够精确,不能够贴合学生实际,不能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何谈良好的教学效果呢?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不要只满足于当一个教书匠,稀里糊涂、浑浑噩噩地度日,要多读书,要冥思苦想地反复研磨教材,要反复斟酌、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多听别人的课,向名师大家学习,多反思,多学习,多借鉴,多改进,融会贯通,不断完善,力争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充分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让我们的每一节课都能尽善尽美,无懈可击。目标已明,方向已定,努力再努力,坚持再坚持,让我们用自己的心血汗水来书写自己的人生传奇,让我们为此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