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理答,源自教师的魅力修炼
名师们的智慧理答功力常令我们惊羡和折服,他们在教学中总是热情洋溢,真情泉涌,激情四射。或抛砖引玉,或画龙点睛,或取喻明理,或点头目示,或旁征博引,随机应变,以睿智的话语对学生进行激疑引趣,点拨引领,把学生带进“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幽微之境。然后游刃有余地指点迷津,诱导着学生探幽寻微,在疑无路时另辟蹊径,使学生收获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喜悦。创造出行云流水,浑然天成的课堂。他们的智慧理答彰显了自身专业人格魅力的存在和体现。那么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应如何修炼出自己的专业人格魅力,以提升智慧理答的水平,构建人课合一的精彩课堂呢?我的思考与实践是:
一、夯实广博而丰厚的人文素养
朱永新说过:“没有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不可能的。”所以一个教师必须具备丰厚的人文素养,才能支撑起人格的大山。如果缺少了独立的人格,缺少了深厚的人文底蕴的支撑,教学必然会陷入枯燥乏味、苍白无力的境地,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和个体发展的旁落。而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内在生命中文化积累的深度、广度和厚度的综合体现。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才到高处重也轻。思想境界往往取决于读书境界。所以教师的课堂理答水平。来自于教师自身广博而丰厚的人文素养。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文化根底不仅要渊深,而且要广收并蓄,成为杂家,对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要有所涉猎,不仅要熟谙诸子百家,还要略通天文地理,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是积淀文化素养的不二法门。不仅要读一些中外名著,还要认真研读一些中外教育名著。通过广泛的涉猎,并加以消化汲取,融汇成自己身上的人文血肉,自成一家。用好书滋养自己的心灵,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在学习中广采博学,才能对文本,对生命,对社会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在课堂教学时得心应手,举一反三,左右逢源。以自身丰厚的人文素养去滋润、涵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窦桂梅老师教学安徒生的童话《买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不囿于教材和参考书,凭借着自身丰厚的文化底蕴,把它置身于一个宏大的文化背景之下,从《论安徒生童话悲剧意识》《童话教学方法谈》《以乐写哀倍增哀——卖火柴小女孩反衬描写赏析》《相信童话》等相关理论书籍中汲取信息。为解读文本拓展视野,对文本进行深度触摸,来为课堂教学思路的形成提供头脑风暴,再回归课堂,以崭新的角度,通过自己智慧的引问、追问、探问带着学生一起去建构,使学生对文本的认知与重建,超越了文本故事情节的层面,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把握了这篇童话完整、独特、深邃的文本意义——幸福着幸福当然好,即便生活遇到不幸,也要有勇气和力量面对苦难,只要拥有隐忍之心,并不放弃对梦想的追求,就能获得幸福!窦桂梅老师以自身广博而丰厚的人文素养,在课堂精彩的理答中,真正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理解,共同分享,直至共同成长。以教师自身生命的升华,去带动学生生命的成长。
二、秉持宁静而平和的淡泊心态
古人云:静心则专;静思则通;静居则安;静默则熟。深刻地阐释了静能生慧的哲理。社会是浮躁的,但传播知识、教书育人的教师不应是浮躁的,静心做事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更应是一个语文教师的真实追求。现代科技的快捷和便利,使得我们缺少了一份静心和耐心。课堂精彩的智慧理答关键在于潜心涵咏,细读文本。一个语文教师只有更好地立足文本,高屋建瓴地细读文本,真正领悟文本的“原生价值”,充分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实现教学内容选择的最大化。才能胸有成竹地创造出智慧理答的精彩课堂。只有静静地、慢慢地、深深地读,方能读出文本的味道和意蕴。对文本所蕴涵的丰富内涵进行深入的发掘。从而对文本所蕴涵的深刻意蕴作出独特而丰沛的阐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浮躁而急进的心态是不可能进行如此深刻的文本细读的。这就就需要教师拥有甘于寂寞的平和而宁静的淡泊心态,深深地沉入文本。例如王崧舟老师为了教好《长相思》一课,阅读了整本的《纳兰词》,还精心阅读了大量的纳兰性德诗词的鉴赏文字,对纳兰性德的生平事迹了如指掌,然后写下了1500多字的细读文本的感受。 静心的细读,让他真正走进纳兰性德的内心世界,感悟了词人身在征途,却心系故园的幽怨哀愁。从而在课堂教学时步步递升,引导学生,发出由“思念故乡”而过渡到对作者“身”在哪里、“心”在何处的叩问,正是因为细读文本,把短短36个字的《长相思》化成了丰厚的的课程资源,才有了课堂上精准而深刻的随机点拨和智慧理答,使学生在潜心涵泳中真切地体悟到了词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 的复杂心境。美学大师朱光潜说过:“慢慢走,欣赏啊!”人生是这样,教学更是这样。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更应该秉持宁静淡泊的心态,才能静下心来与文本对话,静下心来进行教学设计,凭借丰厚的底蕴,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超越文本,演绎诗意对话,智慧理答,语感共生的精彩课堂。
三、拥有由衷而关爱的人文情怀
余文森教授说过:“教育要关注人,关注每个人,关注每个人的生活、生存和发展。”关注其实就是真爱、平等和公正。智慧的理答具有及时性和激励性, 要体现学生个体的生命意义。焕发学生个体及群体课堂生命的活力。具有高尚人文情怀的教师在课堂理答中,会真诚地关注每个学生,呵护学生,激励学生。这种爱,应是由衷的、指向终极的关爱。包含着同情、宽容、赞赏三层含意。一是同情学习落后者,改变问题角度,降低难度,将学生停在浅表层次的认知引向深入。珍视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悟,鼓励他们一次次微小的进步。二是宽容学生答问中的幼稚和错误;或顺水推舟,曲线疏导,与学生对话交流。正确地引导学生由迷茫走向清明,由浅薄走向深刻;或巧妙接应,让学生在答问中明白自己的错误,找到正确的答案。三是懂得由衷地赞赏每个学生,相信他们都是可造之材,对学生精彩的答问,用激励的语言进行含而不露的点拔、启迪、引领,进行有建构意义的情感性评价。拥有高尚人文情怀的教师,会尊重每个学生,根据教学目的、学生实际,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景和角色,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平等地善待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用宽容的心态去倾听学生的答问,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言语敏感,在理答中把尝试、探究和发现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构建乐观、宽容、期待的教学过程。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理答的智慧和灵性。并浸透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对学生的答问有独特的处置方法。不墨守陈规、画地为牢地限制学生的思维,不臆造或压抑学生的创造。使课堂理答始终处于自由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在理答中不断地提升自我,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富有人文情怀的深刻而隽永的课堂理答,才能熏陶和感染学生,让学生思维的触觉自然地向深处钻探,形成对文本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信念。从而实现语文学科对学生情感与智慧的滋养和润泽,达到语文教学的真境界。
你的精神倒影有多深远,你的智慧理答就有多深远;智慧理答归根结底是教师自身专业人格和素养的彰显。提升智慧理答水平,应从教师自身文化视野、言语禀赋、审美旨趣、精神高度、生命境界的砥砺和修炼开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具备宁静的淡泊心态,夯实丰厚的人文底蕴,拥有关爱的人文情怀。虚心学习,善于借鉴,锐意创新。才能不断提高自身智慧理答的水平,带领学生进入人课合一的境界,让学生的学习充满生命成长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