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做有良知的教师,搞有智慧的教育

作者:笑笑 来源:xsk 点击:3214

最早对濮阳的了解是:中原油田=濮阳,石油工业发达,有钱!而后又知道了濮阳的教育科研和素质教育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又通过张瑛校长了解了濮阳地广人稀,绿化做得很好,有“人在林中住,车在树下行”之称,因而对这个年轻的石油之城充满了好奇之心。近距离接触濮阳,才知道濮阳是全国卫生城市,中国龙乡,春秋时期卫国所在地,孔子在这里进行的是最早的班级授课制,他当时招了三千个研究生,培养了七十二个博士,其中 “贤者,回也!”――颜回博士就光荣地牺牲在这里。由于有这样的传统,濮阳的小学广泛开展了经典阅读活动,《论语》《弟子规》成为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经典的熏陶和儒家思想的浸润使濮阳充满了平和和安宁:没有小商小贩的占道经营,没有街头门店的喧闹促销;宽阔而整洁的道路上,行人闲庭信步;街头完全开放的游园里,游人怡然自得;头戴黄色安全帽、背着书包的学生安然行走在树丛中;马路上各种车辆井然有序,并且速度很慢,红灯行,绿灯停,完全没有其它地方的横冲直撞。整个一典型的“慢”生活!濮阳的空气格外清新,濮阳的天空一碧万里,习惯了南阳灰蒙蒙天空的我们顿觉到了世外桃园,身心随之轻松起来,心情随之朗润起来。也许这正是濮阳教育发达的深层次原因:慢节奏的生活平静安详,自然少了浮躁与功利。人一旦静下心来,远离名利,那么就能真正地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教育尤其如此!因而与其说濮阳的教育质量高,勿如说濮阳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远离了功利;与其说濮阳的教师素质高,不如说濮阳的教师心态好;与其说濮阳人的生活品味高,不如说是濮阳的文化氛围浓厚。如果说濮阳油田一小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发展性教育中师生共同成长的美好画卷的话,那么,陶继新老师和刘铁芳教授的讲座则给我们指明了一条教师专业发展、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

做一个有良知和智慧的教师,是陶继新老师几十年对教育的研究和思考的结晶,也是他追求的人生目标。他从做人的角度,从中国五千年的经典文化中,结合自己的身体践行阐述了新形势下教师的思想修养。他认为一个有良知的人首先是一个善良的人,有同情心和恻隐之心。善良的人心灵安祥,生活质量高,自然长命百岁;内心纠结的人整天沉浸在猜测、嫉妒、怨恨、恐惧之中,这样的人他活着只能为自己制造痛苦,让别人更加痛苦,这样的人的生命质量是低下的,这样的人不可能长寿。善良一旦得到别人的承认,就能焕发出巨大的力量(《一把椅子》)。良知的另外一面是感恩。日本科学家江本胜采集全世界各地的水样做了一个实验后,写了一本书叫《水知道》,书中描述了他实验的过程:凡是对着水样微笑,说赞美、感谢的话,水结晶后就是美丽的六角星;凡是对着水样痛哭,或是说恶毒的话,水结晶后就是丑陋的不规则形状。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的,对美好的东西都有一种美好的感应,对丑恶的东西都有一种痛苦的感应。一个有良知的人应当感恩自然、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亲人、感恩同事、感恩学生,甚至是感恩那些攻击、陷害你的人,因为正是这些人促使你不断前进。感恩能相互传递,能让人感到和谐温暖(《一杯牛奶》)。良知需要爱心,没有爱心的孩子是恐怖的。作为教师,爱的教育不能搞说教,不能搞假大空,而要落实到学生生命的节点上。一旦错过这个节点,那么再去弥补将事倍功半。儿童时期是形成爱心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节点上,必须让学生从经典文化中汲取营养,在日常小事中培养爱心。爱国首先要爱父母,一个人只有爱自己的亲人了,才能爱别人,爱国家爱民族。爱父母首先要孝。教育的“教”左边是一个“孝”,右边是一个“文”,就是首孝悌,次见闻,先孝,再学习。在这里,父母的言传身教是榜样,教师的以身作则是楷模。良知的另一个指数叫诚信,学校教育就是给学生种下诚信的种子。所谓大信不约,一个有诚信的教师一定能带出讲诚信的学生。良知的背后是责任担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家长只管养不管育,是生命担当意识淡薄。作为教师你承载着学生一生的发展,你必须有担当有责任,做一天和尚撞一天响钟。良知最现实的一面是在自己发展的同时让别人也发展。现代社会没有单打独拼的英雄,合作共赢是时代的主旋律。合作的目的是共享,你为人人的同时,人人为你。作为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在家里众星捧月,唯吾独尊。因此,合作必须从孩子做起,教师应该担当起唤醒孩子合作意识、掌握合作技能的责任。良知的另一面是儒家的“慎独”思想。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也能时刻注意自己的操守,就做到了慎独。千万不要以为人不知鬼不觉,要知道“天网恢恢”。对照以上标准,我们就可知道自己是否一个有良知的人,我们距离真正的良知有多远。

知识和智慧不同,知识是一种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它让我们认识了这是一块石头,那是一粒沙子。而智慧除了能让我们认识这是一块石头,那是一粒沙子外,还能让我们从石头中看到一种风景,从沙粒中感受一种生命的灵动。我们读书,为什么强调要读专业的书,要读大师的书?这里有一个事实,我们读大师的书,不可能达到大师那样的高度,最多能得到中等的认识。按这样一种逻辑,我们读中等的书,只能等到下等的认识。如果读下等的书,简直就是浪费生命,甚至有害。因此读书就应该读最经典的。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让学生读经典名著,甚至背经典名著,不是一种作秀,既使是不理解地背诵,也会引起学生心灵状态的变化。前些日子我读《易经》读《道德经》,有很多东西不理解。因为生命磨难是获取智慧的节点,像老子、孔子那样的伟人,他们都是在经历磨难以后才接触到至高的道。我没有经历过那样的磨难,当然不可能有那样的智慧。但读得多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外其身而身存,后其身而身先”,那种抑扬顿挫、那种意境却使心灵得到空前的宁静。智慧的另一个层次是道法自然。《道德经》里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写作文一定要是内心的自然表露,作文不是造作的文章,自然、从容、不加雕琢的文章才最感人,最有生命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放飞孩子的天性,是一个为人师者应该遵循的原则。“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仅限于知识层面;好之强调兴趣,体现的是一种快乐学习过程;乐之是一 种精神上的愉悦,更是上升到一种审美的高度。我们教师教学,不要仅仅盯着成绩,不要仅仅盯着果子,教师要在种子上下功夫,因为种下种子,总会有结果的。因此,智慧和淡薄名利是分不开的。名利人人都需要,人人都追求,但道法自然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当你的付出得到同事领导的认可,得到学生认可,得到家长认可,得到社会认可,这才是最大的名。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因其无私,故能成其私”。所以,点燃学生的内心,在学生时代这个生命的节点上,站在学生终生发展的高度,担当起唤醒、解放孩子的责任,播下理想的种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才是教育教学的大智慧。

教师如果能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在有良知、有智慧的前提下,专业成长与素质提升才能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也才能体验到职业的幸福和工作的快乐。刘铁芳教授提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四个维度:一、教育的温度。其核心是爱。二、教育实践的深度。三、坚持教育实践的力度。核心是坚持、持续、长期。四、教育实践的高度。其核心是学校生活的高度,包括精神的、心灵的高度。这就是说专业成长前提是爱,爱学生,爱教育,把工作当作事业,这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在这样一种前提下,你才能做到“入”,即进入到生动的学校工作现场,深入到课堂中、学生中、工作中,然后做到学习、实践、研究的三位一体,这就是教育实践的深度;在这样一种深度中,你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这就是教育实践的力度;然后你才能做到“出”:即超越学校工作现场,从更高的层次看学校现场,不断地思考,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怎样培养人?在这里理想与现实不断沟通,不断升华,你的教育实践就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达到这四个维度,你就成为了一个优秀的教师。那么教师如何能达到这四个维度呢?蚂蚁盗洞场面很有意思,仔细想想,蚂蚁其实在告诉我们这样的智慧:1、从小处着手,立足孩子,立足师生日常生活。2、立足课堂,基于具体情境的思考与探究,在具体的教育工作现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在做中学,在行动中反思。4、独木不成林,发扬教师团队的精神和力量,合作共赢。5、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但蚂蚁也有缺点,那就是眼光短浅,所以我们要再加上第6点:从大处着眼。蚂蚁的智慧给我们指出了进行校本研究,提高专业水平的途径:从大处着眼,在小处着手;基于情境,在做中学、在行动中反思;发扬团队精神,持之以恒。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我们才能谈技术层面的问题,即具体的方法,也就是鲁迅所说的六个字:“理解、指导、解放”。前不久,南方某小城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个五岁的孩子从六楼跳窗“自杀”了。经过记者的探密,得出的答案不能不令人沉思:这是一个单亲家庭,这个孩子喜欢画画,有一天,他画了一个窗户,窗外是五颜六色的花儿。画完后他对爸爸说:爸爸,我们从这个窗户上跳下去一定很好玩!他爸爸一听就恼火了,你玩什么不行?玩跳窗户?不要命了?“不行,危险!你要敢跳窗户,小心我揍你!”孩子吓得再也不敢提跳窗户的事了。爸爸说完后就出去办事了,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中。窗外的风景多美啊!跳窗户多好玩呀!孩子再也抑制不住窗外的诱惑,于是悲剧发生了。儿童有强烈的好奇心,总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想法,总想去不断尝试新生事物。作为大人,我们有太多的生活经验,这就使我们往往有意无意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要求学生,用“都是为了你好”来掩盖成人的霸道:要求孩子考上清华北大,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圆家长的梦;要求孩子学这样那样的特长班,要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将来有个好工作,有个好前程,内心深处却是这样家长既少了许多负担,还能光宗耀祖,满足虚荣心。同样,也只有学生的好成绩才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证明教师自身的价值。教育承载了过多的功利,却独独没有考虑孩子们的感受。他们想做的也许就是仅仅就是跳到窗外,就是想闻闻花香。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对孩子进行适时的指导,而后解放学生,让他们去大胆尝试,促进孩子的发展。试想,如果前面那个父亲听了孩子的话后,能理解孩子,和儿子一起玩跳窗户的游戏,然后再领孩子走到六楼窗户前,让孩子站在窗台上往下看,告诉孩子,咱家的窗户不能跳,跳下去是要摔死的。那么当孩子一个人留在家中时,他可能还会玩跳窗户的游戏,但是绝对不会跳窗自杀的。这个事件很形象的说明了理解、指导、解放三者的关系:理解不是宽容与放纵,没有理解的指导叫随意,没有指导的解放叫放任。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我们换位思考,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有效的指导,而后放手让学生去自主体验,则课堂高效还会遥远吗?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效课堂中,情感仍然占第一位。所以,我们评价一节课,不看别的,只看孩子的眼睛,就能发现看教师在课堂上是否点燃了学生的内心,是否放飞了学生的思维,是否转了一圈儿又回到原点。

油田一小着力打造“学园、乐园、家园”的学校文化,学园是基础,他们提出“全面打基础,特长育人才”;乐园是过程,快乐饱含两层意思,一是平等与自由,没有压抑,没有恐惧,没有歧视。二是每个人都能在学校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都能体验到自我成功感,树立积极的自我意识;家园是目标,学校应该成为师生心灵的家园,灵魂的归宿,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中为心灵寻根找家,唤起师生美好的记忆,获得精神的快乐。为此他们提出了学生发展目标六个“一”工程:

一根跳绳强身体;

一件乐器陶性情;

一张练字打基础;

一首古诗丰底蕴;

一句格言立志向;

一位伟人做榜样。

教师发展六个“一”,

即每学期研讨一本教育教学专著;

撰写一本教学札记;

承担一个小课题;

讲授一节公开课;

积累一套独特有用的资料;

发表一篇见解独到的论文。

并采取强有力措施推行这六个一,把结果纳入量化考核。每周四下午读书学习,举办专业成长论坛,评选好学上进典型,鼓励教师开办教师博客,每月出版一期《教科研之声》,每年评选首席教师(即我们即将推行的校内名师工程)。正是这样的机制和氛围,才出现了以《教育时报》最具成长力的十佳教师――候长缨为代表的校本教研典范“山鹰”,才出现了在油田一小大花圃中争奇斗妍,在专业成长中竞相怒放的“五朵金花”,才出现了一批默默无闻、甘为人梯“60前”老教师。

一所名校必须要有名师作支撑。我们不难发现,二十一小的办学理念和诸多做法和油田一小有相似之处:我们有经典诵读、有乐器进课堂、有管乐队、有冬季长跑和课间跳绳、有中午练字,我们也求老师们读教育教学专著、写读书笔记,也要求大家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要求一周一篇教育随笔,要求每学期每位教师上一节公开研讨课,我们也出版有我们的校报校刋,我们也准备评选我们的校内名师。可缘何油田一小能走向全国?除了办校4年和办学30年的积累有别外,缘于他们那份对教育教学的执着与热爱,缘于他们那份平和的心态,缘于他们扎实开展每项工作,缘于每一位教师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性地践行着办学理念,并且长期坚持,持之以恒。如果我们也能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学校工作现场,把学校的各项措施创造性地落到实处,把专业成长作为生活的一种需要,那么不久的将来,我们中间也会涌现出一大批名师,二十一小也能走出南阳,唱响全国。我们有这个可能,有这个信心,更有这个能力!

 

更新:2011-04-21 06:38:26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