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师风格

作者:顺德伦教小学 来源:XSK 点击:4417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下,通过长期教学实践的探索和追求逐步形成的、并逐步完美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观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技巧、教学作风、教学效果等方面综合体现出来的,具有稳定的、独特个性的教学特点。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教学风格构成因素的多样性。在教学的整体过程中,构成教学风格的因素既相互区别,也相互联系,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整体系统。在教学工作中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师风格,下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第一、要有一定的专业文化知识 。教师的职业是以脑力为主的劳动,教师在任教前必须经过专门的职业教育培训,教师个人的知识结构状况,如专业及非专业知识的储备量,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专业知识与其他学科复杂独特的联系等,构成了教师教学风格的一般知识基础。一名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如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献身精神,对学生的爱护和关心,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心等,构成了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精神动力,一名教师教学能力的强弱和特点,如组织管理能力、认知能力、设计能力、表达能力等,也就构成了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基本能力。

第二、对教育事业要有激情。有人说:激情是一切艺术风格之母,是很有见地的。一个教师,要迎接自己的艺术风格早日成熟,就必须对自己的职业充满激情。同样对自己的职业不能够充满执著的爱,那么将永远也不会进入教学风格的理想境界。

第三、要有清醒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把自己当作认识的对象,是对于自己的心理、思维、以及行为过程所进行的认识和评价。它主要是通过自我体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达到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目的。不仅要全面把握和彻底自己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最佳优势,而且还要分析自己知识和智能方面的广度、深度、敏捷性、准确性、条理性、灵活性等。另外,还要把握自己的应变能力和创造性意识等等。在测定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抽象能力、气质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来确定自己的追求目标,以达到教学风格发展过程的和谐统一。

第四、模仿与独创相结合。任何知识的获得,首先源于学习和借鉴。如果单凭自己的经验,任自己去摸索,走的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结果是绝大部分浪费光阴,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澳大利亚著名教育家斯坦托母才说:“经验是最好的老师……二十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二十次重复。”无数事实证明,对绝大部分人而言,没有一个模仿过程,独创几乎是不可能的。名师所以出高徒,原因之一就是具有了效仿和继承的有利条件。可是模仿并不必然导致没有创见,相反,模仿往往诱发创见。当然,模仿借鉴,要“取法乎上”得以精髓。国画大师齐白石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说的就是模仿和独创的关系。

第五、有稳定的心态。成熟的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自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教学风貌。教学风格往往能够体现一个教师独特的审美情趣、思想倾向、思维方式、乃至气质、性格、修养等众多的个性因素。这些有利因素在绝大多数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稳定的持久的发挥,才能说产生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因此,教学风格的形成,有赖于一种稳定的心态,或心理定势。一旦这种心理定势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一种惯性运动,以潜在的心态规范和制约着教学活动,并在教学活动中留下轨迹,那么,就从“有技巧”走向了“无技巧”的境界,从必然王国趋向自由王国,也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更新:2011-04-03 13:05:46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