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胸襟的教师
——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教育是培养人的工程,培养的学生应当是未来一个有担当的现代公民,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中国原有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子情怀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如何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教育者思考的问题,假期里恰好读到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里一篇《做一个有胸襟的教师》里的描述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一、增强教师自己的修养。“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吴非老师从教师的修养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学生是老师的镜子,学生出现的情况是老师各方面的另一个反映。所以老师只有有一个宽广的胸襟,学生才能有自己的天地。
二、在行动中给学生良好的示范。吴非老师在文中描述了某个班的班主任带领学生不服从学校管理、要奖励的现象,这种情况在很多学校都发生过,有的老师也许说这是为了集体荣誉,不是为了我个人的,但是我想你这种行为和行动会给学生造成很坏的影响,使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纪律、什么是尊重,将来也许某一天学生回过头来也会瞧不起这个老师。
三、勇于拼搏将引领学生走向自己的天地。“我不止一次地听到教师的抱怨,当他们取得一些成绩时,常有芒刺在背之感。一般而言,有成就的教师,他付出的劳动和心血必定超过常人,他的努力,在于他肯吃常人不肯吃的苦。无视他们的辛勤付出,只盯着他们获得的名利,人就有可能变得褊狭,焦急暴躁,心理阴暗,乃至妒火中烧。如果教师有这样的心态,他的工作情绪会大受影响,非但不会有什么成就,其庸俗作风有可能传染学生。”吴老师谈的这个现象是中国人常有的“红眼病”,如何能够摈除这种不良的思想,那就是不要做一个懦夫,而是要做一个拼搏的人,即使不能取得多么大的成功,相信你拼搏的过程也会感染身边的学生,因为你始终是积极向上奋斗的,使你的学生感觉到你是阳光而开朗的,必然你的精神也将影响他人。
有大师者才为大学,大师不仅仅有较高的才华,还有学生终身受用的品格财富。中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影响显得更为深远,这也就需要中学老师有着宽广胸襟。